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念奴娇过洞庭》课件23张.pptx
文件大小:1.58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4.25千字
文档摘要

“巴陵无限酒,醉杀洞庭秋”——李白

“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刘禹锡

“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璧。”——范仲淹

“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孟浩然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杜甫

1.了解张孝祥的生平及创作风格,了解本诗的写作背景。

2.赏析词中所描写的洞庭湖恢宏的意境。

3.体会词人“肝肺皆冰雪”的胸怀和高洁的人格。

4.背诵全诗。

念奴娇·过洞庭

张孝祥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玉鉴/琼田/三万顷qǐng,着zhuó我/扁piān舟/一叶。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chéng澈。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短发/萧骚/襟jīn袖冷,稳泛/沧浪/空阔。尽挹yì/西江,细斟zhēn/北斗,万象/为/宾客。扣舷xián/独啸,不知/今夕/何夕!

上阕着重写景

下阕着重抒情

这首词的词眼是什么?

1.前三句有什么作用?

洞庭青草,近中秋、更无一点风色。

①“洞庭春草”点出地点,照应题目中的《过洞庭》;

②“近中秋”点出时间,秋天天高气爽,为作者的抒情提供了时间背景;

③“更无一点风色”总括洞庭湖风平浪静的环境氛围。

李白《庐山谣》登高壮观天地间,大江茫茫去不还。黄云万里动风色,白波九道流雪山。

不仅没有风,而且连风的影子都没有,不但“安静”而且“干净”。

作者到洞庭湖来,心情怎样?作者描绘了怎样的洞庭之景?

①悠然。

②湖面平静广阔;湖水清澈透明;洞庭湖从天空到湖水,从上到下都非常澄澈。

作者是如何描绘洞庭之景的?

意象品析

手法运用

洞庭特点

夸张极写洞庭湖水域广大;对比展示洞庭的浩淼和开阔,也衬托出词人豪迈的气概。

明净开阔

玉鉴:玉镜

琼田:玉田

美玉光滑圆润,晶莹剔透

镜子、田:平静

三万顷

一叶扁舟

比喻,突出水面清澈透明

玉鉴琼田三万顷,着我扁舟一叶。

借鉴了苏轼的《赤壁赋》中“驾一叶之扁舟”的文辞意境。《前赤壁赋》一文写月夜之景、泛舟之乐、解脱之喜,其意境与心情,与这首词颇有相通之处。

作者是如何描绘洞庭之景的?

素月分辉,明河共影,表里俱澄澈。

意象品析

手法运用

洞庭特点

“素月”指皎洁的月亮;

“明河”指夜空中的银河;

“分辉”与“共影”,说明月与星河将其明净光洁的光辉投映在洞庭湖面,水天一色。

一语双关:将在星月辉映下波光粼粼、洁净清朗的洞庭湖画面与自身澄澈纯净的内心世界有机结合。

借景抒情:从天空到湖水一片透明澄净表明自己的高洁正直。

水天相映

上下通明

以我观物,万物皆著我之色彩。--王国维

“悠然心会,妙处难与君说。

①景象清疏淡远、湖水澄静宽广,月色皎洁,水天相印。这般犹如仙境,超凡物外的绝色之境是不能用言语完全形容出来的。

②作者泛舟湖上,内心澄澈空明如洞庭一般,这种物我两忘、天人合一的美妙境界体验是难以用言语表达的。

③作者沉浮经历与此情此景所创生的微妙孤独之感也是难以言说的。

难与君说的“妙处”应该是指什么?

从词中,我们可以读出作者是个怎样的人?

①人格高尚,光明磊落,心无纤尘,如月下的洞庭表里澄澈;

②胸怀坦荡,忠肝义胆,冰清玉洁,如同晶莹的冰雪;

③境界高远,气魄豪迈,身处逆境而从容沉稳,身心与博大的宇宙融为一体。

肝肺皆冰雪——澄澈

稳泛沧浪空阔。尽挹西江,细斟北斗,万象为宾客——心胸开阔

扣舷独啸,不知今夕何夕——平静细斟北斗——心静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双关。“孤光自照”,一方面指月亮在天宇中,只能自我孤独地照耀着;另一方面词人回忆起在岭外一年左右的为官生涯中,自己不同流合污,始终保持高洁的情怀,有所感怀。

用典。“孤光”用了苏轼《西江月》“中秋谁与共孤光,把盏凄然北望”这一典故。

“肝肺皆冰雪”与上阙的“表里俱澄澈”互为呼应,表明词人胸襟坦白,如同冰雪一样晶莹,这也是词人高洁人格的象征。

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王昌龄《芙蓉楼送辛渐》

直如朱丝绳,清如玉壶冰。——鲍照《代白头吟》

净心抱冰雪,暮齿逼桑榆。——江总《入摄山栖霞寺诗》

应念岭海经年,孤光自照,肝肺皆冰雪。

材料:

《宋史·张孝祥传》中记载了张孝祥的三次落职经历:

第一次,“(张)孝祥与(汪)澈同为馆职,澈老成重厚,而孝祥年少气锐,往往陵拂之。至是澈为御史丞,首劾孝祥奸不在卢杞下,孝祥遂罢”;

第二次,“会金再犯边,孝祥陈金之势不过欲要盟。宣谕使劾孝祥落职,罢”;

第三次,“复集英殿修撰、知静江府、广南西路经略安抚使,治有声绩,复以言者罢”。

短发萧骚襟袖冷,稳泛沧浪空阔。

一语双关

①月夜清冷,衣衫单薄,凉意顿生;

②诗人想到官场人情冷暖,不免有萧条冷落之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