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种群及其动态第2节种群数量的变化(第2课时)
情景导入在自然界,有的种群能够在一段时期内维持数量的相对稳定。例如,某地野牛、狮的种群数量往往比较稳定。
但对于大多数生物种群来说,种群数量总是在波动中。在K值不变的情况下,种群的数量总是围绕着K值上下波动。季节性波动年间波动周期性波动任何波动只要在两个相邻波峰之间相隔的时间基本相等就可称之为周期性波动。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非周期性波动该东亚飞蝗的种群数量在1913—1961年一直处于不规则的波动状态处在波动状态的种群,在某些特定条件下可能出现种群爆发。如蝗灾、鼠灾、赤潮等。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当种群长久处于不利条件下,种群数量会出现持续性的或急剧的下降。如遭遇人类乱捕滥杀和栖息地破坏。种群的延续需要有一定的个体数量为基础。当一个种群的数量过少,种群可能会由于近亲繁殖等原因而衰退、消亡。▲对于那些已经低于种群延续所需要的最小种群数量的物种,需要采取有效的措施进行保护。四、种群数量的波动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东亚飞蝗在我国的大爆发没有周期性规律,干旱是大爆发的主要原因。在黄河三角洲上的湿地草地,若遇到连年干旱,土壤中的蝗卵成活率就会提高,这是造成蝗虫大爆发的主要原因。在淮河流域,前一年大涝,第二年飞蝗大发生的概率最大。故河北蝗区常出现“先涝后旱,蚂蚱成片”,“大水之后,必闹蝗灾”的情况。拓展:种群数量的爆发
四、种群数量的波动(1)有利于野生生物资源的合理利用及保护。(2)对有害动物的防治。(3)有利于对濒危动物种群的拯救和恢复。(4)为人工养殖及种植业中合理控制种群数量、适时捕捞、采伐等提供理论指导。
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对生态危机的解决之道,我们唯一能仰赖的,只有人类自身的觉醒、即刻的行动和不懈的努力。
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酵母菌是典型的真核生物,是兼性厌氧生物。酿酒和做面包都需要酵母菌,这些酵母菌可以用液体培养基(培养液)来培养。培养液1.实验材料
2.探究思路提出问题作出假设设计实验进行实验得出结论,交流讨论(1)提出问题: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的数量是怎样随时间变化的?(2)作出假设:时间呈“J”形增长开始延长呈“S”形增长(3)设计实验①自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②因变量:____________________③无关变量:__________________时间酵母菌数量每天取样的时间等说一说你的实验思路?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问题:怎样对酵母菌进行计数?酵母菌的计算工具:血细胞计数板方法:抽样检测法一种专门用于细胞计数的一种仪器血细胞计数板(又名“血球计数板”)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导流凹槽两个计数区血细胞计数板用优质厚玻璃制成,由H形凹槽分为2个同样的计数区,两侧各有一个支持柱,将特制的专用盖玻片覆盖其上,形成深0.1mm的计数区。
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计数室方格网上刻有9个大方格,其中只有中间的一个大方格为计数室,供微生物计数用。1mm1mm计数室(中间大方格)的边长为1mm,盖上盖玻片后,深度为0.1mm,其体积为mm3,合_______mL。0.11×10-41mL=1cm3
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大方格中方格小方格25(中格)×16(小格)不管计数室是哪一种,每一大方格都是由16×25=25×16=400个小方格组成。16(中格)×25(小格)取四角的四个中方格(100个小方格)计数取四个角和中央的五个中方格(80个小方格)的细胞数。计数室
16(中格)×25(小格)型中方格小方格25(中格)×16(小格)型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种群密度):四个顶角及中央5个中格四个顶角中格取样方法:规格二(25×16):=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25×104×稀释倍数规格一(16×25):=中方格中酵母菌数量的平均值×16×104×稀释倍数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中方格16(中格)×25(小格)型小方格25(中格)×16(小格)型1mL样品中酵母菌数(种群密度):四个顶角及中央5个中格四个顶角中格取样方法:规格二(25×16):=5个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80×400×104×稀释倍数规格一(16×25):=4个中方格内酵母菌数量/100×400×104×稀释倍数计数室内总菌数如果计数前有稀释换算成1ml培养液探究·实践: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数量的变化
1.用血球计数板对培养液中酵母菌进行计数,若计数室为1mm×1mm×0.1mm方格,由400个小方格组成。若多次重复计数后,算得每个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