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古至今,战争一直是人类文学史上最重要的主题之一,有诗为证:;;;题解
《燕歌行并序》
①“燕歌行”是乐府旧题,其词多写有关边地征戍之事,以咏征人思乡、少妇怀远之情为主。
②“燕”是战国时期一个国家的名字,地域在今河北省北部。
③“歌行”是一种诗体,属“古诗”。句数及每句字数无定,音节格律也比较自由,易于叙事抒情,一般篇幅比较长。;学习目标(第1课时);初读诗歌,明确字音;问题导学;点拨精讲;;;;;;2、这首诗按照顺序记叙了哪几件事情,表达了作者哪些情感?;高适《燕歌行》
抒出征之豪情;
惜战士之辛苦;
怜思妇之断肠;
赞战士之死国;
讽将帅之骄逸;
盼边地之和平。;课堂小结;;3.有战争就会有别离,甚至是生离死别。在《燕歌行》中,“________
_______,”两句通过描写思妇和征夫分别后对对方的思念,从侧面折射出战争的残酷。
4.《燕歌行》中,“,”两句一实一虚,既写出了战士们打仗的辛苦,又写出了家中妻子对远征丈夫的思念之情。
5.初唐时期,在战场上建立功业是很多人追求的目标,奔赴边塞为国建功也一度成为一种社会风气,《燕歌行》中的“”一句就是很好的证明。此外,对于敢于为国效力的人,最高统治者表现出来的态度是“”,这就直接推动了这种风气的形成。;6.《燕歌行》中,“”这一句通过前方的急报从侧面写出了敌人进攻速度之快;“”这一句则直接描写了敌军侵袭时的来势汹汹。
7.同样是描写塞外黄昏时的风景,王维的《使至塞上》是“大漠孤烟直,长河落日圆”的雄奇壮阔,而高适的《燕歌行》则是“______________,
”的凄凉与悲壮。
8.李广是西汉时期抗击匈奴的名将,王昌龄在《出塞》中用“但使龙城飞将在,不教胡马度阴山”表达对其的仰慕与赞颂之情。高适的《燕歌行》也提到了李广,这两句是“,”,委婉地表达了对如今带兵出塞打仗的将军的不满。;;学习目标(第2课时);问题导学;1、本诗的诗眼是什么?请找出来并加以分析。;造成这些苦的原因?;答案参考:;2、本诗主要运用了什么表现手法?请简要分析。;;名家观点
;内容;内容;边塞诗常用手法:
(1)借景抒情,触景生情、情景交融
(2)对比(3)衬托(4)象征(5)比喻
(6)夸张(7)用典(8)渲染(9)虚实结合
;“校尉羽书飞瀚海,单于猎火照狼山。”这两句中有两个字用得极为传神,请你找出来并作分析。;
课后作业
;参考答案
(1)抒情方式的相同之处:都运用了借景抒情、以声传情的手法。
(2)思想感情的不同之处:①高适诗通过描写明丽之景,表现了边塞的和平宁静;通过写明月下的笛声传遍关山,在思乡的同时表现了盛唐的豪情。②李益诗通过描述边塞环境的险恶和景象的荒寒、芦笛声的凄清,衬托了征人思乡的迷惘和悲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