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云南省保山市腾冲市腾冲市第八中学2024-2025学年高一
下学期开学试题
第Ⅰ卷(选择题,共48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各组合中,能体现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
①西瓜种子②心肌组织③心肌细胞④一棵梨树⑤核酸⑥艾滋病病毒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杨树⑨一片杨树林⑩被污染的培养基中所有生物
A.⑥③②①④⑦⑩ B.③②①④⑦⑩⑨
C.③②①④⑧⑩⑨ D.⑤②①④⑦⑩⑨
【答案】C
〖祥解〗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生物圈。
【详析】①西瓜种子属于器官;
②心肌组织属于组织;
③心肌细胞属于细胞;
④一棵梨树属于个体;
⑤核酸、⑥艾滋病病毒、⑦某池塘中的所有的鱼不属于任何生命系统结构层次;
⑧一片森林中的全部杨树属于种群;
⑨一片杨树林属于生态系统;
⑩被污染的培养基中所有生物属于群落。
所以由简单到复杂的正确顺序是③②①④⑧⑩⑨,C正确,ABD错误。
故选C。
2.下列关于细胞学说的叙述,正确的是()
A.施莱登和施旺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和多样性
C.虎克建立了细胞学说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
【答案】D
【详析】A、虎克是细胞的发现者和命名者,A错误;
B、细胞学说揭示了生物的统一性,未揭示多样性,B错误;
C、德国植物学家施莱登和动物学家施旺提出了细胞学说,C错误;
D、细胞通过分裂产生新细胞,D正确。
故选D。
3.如图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反应物浓度与酶促反应速率的关系。据图分析正确的是()
A.增大pH,重复该实验,a、b点位置都不变
B.b点后,升高温度,酶活性增加,曲线将呈现丙所示变化
C.酶量增加后,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甲表示
D.反应物浓度是限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
【答案】D
〖祥解〗酶的作用条件较温和,在最适宜的温度和pH条件下,酶的活性最高;温度和pH偏高或偏低,酶的活性都会明显降低。
【详析】A、题干中提出“曲线乙表示在最适温度、最适pH条件下”,因此如果增大pH,酶的活性会下降,a、b点位置都会下移,A错误;
B、曲线乙是在最适温度条件下进行的,如果升高温度,酶活性将会下降,反应速率应在b点后下降,B错误;
C、曲线乙在b点时反应速率不再增加,这是受酶的数量的限制,因此如果在b点增加酶量,图示反应速率可用曲线丙表示,C错误;
D、由图可知在ab段随着反应物浓度的增加,反应速率逐渐增加,则制曲线ab段反应速率的主要因素是反应物浓度,D正确。
故选D。
4.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人们对细胞膜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下列探索历程中有关叙述,错误的是()
科学家
发现
推测
A
欧文顿
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一样,溶于脂质的物质容易穿过细胞膜
细胞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B
戈特和格伦德尔
人的红细胞提取的脂质在空气—水界面铺成单分子层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
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
C
丹尼利和戴维森
细胞表面张力明显低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
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
D
罗伯特森
电镜下看到细胞膜清晰地暗—亮—暗三层结构
所有的细胞膜都由脂质—蛋白质—脂质三层结构构成
A.A B.B C.C D.D
【答案】D
〖祥解〗细胞膜的功能是由它的成分和结构决定的,但细胞膜非常薄,即使在高倍显微镜下依然难以看清它的真面目,人们对细胞膜的化学成分与结构的认识经历了很长的过程。
【详析】A、19世纪末,欧文顿发现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于是他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A正确;
B、1925年,两位荷兰科学家戈特和格伦德尔用丙酮从人的红细胞中提取脂质,在空气—水界面上铺展成单分子层,测得单层分子的面积恰为红细胞表面积的2倍,他们由此推断细胞膜中的磷脂分子必然排列为连续的两层,B正确;
C、1935年,英国学者丹尼利和戴维森研究了细胞膜的张力,发现细胞的表面张力明显小于油-水界面的表面张力,推测细胞膜除含脂质分子外,可能还附有蛋白质,C正确;
D、1959年,罗伯特森在电镜下看到了细胞膜清晰的暗-亮-暗的三层结构,并大胆地提出生物膜的模型是所有的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D错误。
故选D。
5.下列关于氨基酸和蛋白质的叙述,错误的是()
A.酪氨酸几乎不溶于水,而精氨酸易溶于水,这种差异是由R基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