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4-2025学年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考试生物试题(解析版).docx
文件大小:875.05 KB
总页数:5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3.74万字
文档摘要

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25个小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小题2分,共50分)

1.下列物质中,一般不会存在于人体内环境中的是()

A.生长激素 B.ATP C.胆固醇 D.尿素

【答案】B

〖祥解〗内环境中可以存在的物质:小肠吸收的物质在血浆、淋巴中运输:水、盐、糖、氨基酸、维生素、血浆蛋白、甘油、脂肪酸等;细胞分泌物:抗体、神经递质、激素等;细胞代谢产物:CO2、水分、尿素等。内环境中不存在的物质:血红蛋白、载体蛋白、H2O2酶、细胞呼吸有关的酶、复制、转录、翻译相关的酶、消化酶等。

【详析】A、生长激素由垂体分泌,会通过体液运输,可存在于内环境,A不符合题意;

B、ATP是细胞呼吸或光合作用的产物,一般存在于细胞内,B符合题意;

C、胆固醇可促进血液中脂质的运输,可存在于内环境,C不符合题意;

D、尿素属于细胞代谢废物,需要通过内环境排到体外,D不符合题意。

故选B。

2.机体细胞生活在内环境中,通过内环境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抗利尿激素、蔗糖、溶菌酶、Mg2+均是内环境组成成分

B.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需要神经系统的直接参与

C.只要内环境的理化性质能维持在一定范围内就能实现稳态

D.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使稳态破坏就会危及机体健康

【答案】D

〖祥解〗关于“内环境稳态的调节”应掌握以下几点:

(1)实质:体内渗透压、温度、pH等理化特性和化学成分呈现动态平衡的过程;

(2)定义: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

(3)调节机制: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4)层面:水、无机盐、血糖、体温等的平衡与调节;

(5)意义: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必要条件。

【详析】A、抗利尿激素、溶菌醇、Mg2+均是内环境的组成成分;蔗糖是植物细胞中的二糖,不属于人体内环境组成成分,A错误;

B、神经系统与内分泌系统起调节作用,间接参与内环境与外界环境的物质交换过程,B错误;

C、内环境的理化性质是稳态的一个方面,还需要组成成分保持相对稳定,才能实现稳态,C错误;

D、人体调节内环境稳态的能力是有一定限度的,当外界环境的变化过于剧烈使稳态破坏就会危及机体健康,D正确。

故选D。

3.如图为人体体液之间物质交换示意图,其中甲-丁表示人体体液的四种不同组成成分。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淋巴细胞生活的环境是乙、丙、丁 B.甲中含有抗体、激素和血红蛋白

C.甲与乙的最主要区别是乙中含有较多蛋白质 D.淋巴循环受阻会导致乙增加

【答案】D

〖祥解〗体液包括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两部分,细胞外液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液等。组织液主要由血浆通过毛细血管壁渗出到细胞间而形成,大部分物质能够被重新吸收回血浆,一部分组织液经毛细淋巴管壁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淋巴液最终汇入血浆。

【详析】A、图中甲为血浆,乙为组织液,丙为淋巴液,淋巴细胞生活的内环境是甲(血浆)和丙(淋巴液)。丁为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淋巴细胞不能生活在细胞内液中,A错误;

B、甲是血浆,血浆中约90%为水,其余10%分别是:蛋白质(7%~9%),无机盐(约1%),以及血液运输的其他物质,包括各种营养物质(如葡萄糖)、激素、各种代谢废物等。血红蛋白为红细胞内的物质,因此不会出现在内环境中,B错误;

C、甲(血浆)与乙(组织液)的最主要区别是甲(血浆)中含有较多的蛋白质,C错误;

D、淋巴循环受阻会导致组织液中蛋白质增多,导致组织液的渗透压升高,进而导致乙(组织液)增加,D正确。

故选D。

4.过量的组织液滞留在组织间隙会引发组织水肿。下列关于组织水肿的叙述,正确的是()

A.长期营养不良会导致组织液渗透压上升,从而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B.淋巴液流向组织液中的量增多,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C.静脉注射血浆蛋白并配合利尿剂可能会缓解组织水肿现象

D.若血红蛋白进入到血浆,可能会引起机体组织水肿

【答案】C

〖祥解〗组织水肿是由于组织液增多造成的,其水分可以从血浆、细胞内液渗透而来.主要原因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过敏反应中组织胺的释放引起毛细血管壁的通透性增加,血浆蛋白进入组织液使其浓度升高,吸水造成组织水肿;(2)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大分子蛋白质不能回流至毛细淋巴管而导致组织液浓度升高,吸水造成水肿;(3)组织细胞代谢旺盛,代谢产物增加;(4)营养不良引起血浆蛋白减少,渗透压下降,组织液回流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