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山东省泰安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1月期末
本试卷共10页。试卷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学校、姓名、考生号等填涂在答题卡和试卷指定位置。
2.选择题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回答非选择题时,必须将答案写在答题卡对应题号位置上。写在本试卷或者其他题号位置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监考人员。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2分,共3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营养不良的患者往往出现水肿症状。下列浮肿的原理与营养不良相同的是()
A.局部代谢旺盛,产生大量代谢废物引起的组织水肿
B.肾小球出现炎症,导致血浆蛋白随尿液流失引起组织水肿
C.手术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部分渗入组织引起组织水肿
D.毛细淋巴管堵塞,组织液中蛋白质无法回流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B
〖祥解〗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主要有:营养不良、过敏、肾小球肾炎、局部组织细胞代谢旺盛、淋巴循环受阻等,营养不良的患者因为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而引起水肿,据此答题即可。
【详析】A、营养不良的患者因为血浆蛋白减少,血浆渗透压降低,组织液渗透压相对升高,导致血浆中的水分大量进入组织液而引起水肿;局部组织代谢旺盛,排到组织液,直接导致组织液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引起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无关,A错误;
B、肾小球肾炎患者的肾小球通透性增加,蛋白质随尿液排出,导致血浆蛋白含量低,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收水分,引起组织水肿,与血浆蛋白浓度有关,与营养不良患者水肿原理一样,B正确;
C、生理盐水的渗透压与细胞外液渗透压大致相等,手术中使用大量生理盐水清洗伤口,部分渗入组织引起组织水肿,与营养不良患者水肿原理不同,C错误;
D、毛细淋巴管受阻,组织液中的蛋白质不能回流,都造成组织液渗透压升高,使组织液的渗透压高于血浆,组织液从血浆中吸水,组织液增多,诱发人体组织水肿,与营养不良患者水肿原理不同,D错误。
故选B。
2.脑卒中是由于某些原因导致血液不能流入大脑而引起脑组织损伤的疾病,患者常出现血浆渗透压升高、代谢性酸中毒等现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脑卒中患者的血浆渗透压升高,容易出现组织水肿
B.K+主要维持细胞外液的渗透压,正常人血浆中K+含量保持动态平衡
C.代谢性酸中毒是因缺氧导致细胞无氧呼吸产生大量CO2所致
D.某患者能听懂别人讲话,但说话非常困难,可能是言语区S区发生损伤
【答案】D
〖祥解〗一、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通过动态的有机联系,共同构成机体内细胞生活的直接环境。为了区别于个体生活的外界环境,人们把这个由细胞外液构成的液体环境叫作内环境。在神经系统和体液的调节下,通过各个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共同维持内环境相对稳定的状态。调节机制是:神经-体液-免疫调节网络。
二、大脑的语言中枢包括W区、V区、S区、V区。H区发生障碍,不能写字;V区发生障碍,不能看懂文字;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H区发生障碍,不能听懂话。
【详析】A、血浆渗透压升高,组织液中水分容易渗回血浆,不会导致组织液水分增多,因此不会导致组织水肿,A错误;
B、细胞内液以K+为主,细胞外液以Na+为主,Na+是形成细胞外液渗透压的主要物质,而K+主要维持细胞内液的渗透压,B错误;
C、人体细胞无氧呼吸产物为乳酸,不会通过无氧呼吸产生二氧化碳,C错误;
D、大脑皮层语言中枢的S区发生障碍不能讲话,但能听懂别人说话,D正确。
故选D。
3.《自然》杂志发表了清华大学研究新发现:脑—脾神经环路直接调控疫苗诱导的抗体免疫应答,这类免疫调节机制简称“脑—脾神经轴”,如下图所示。CRH神经元也是掌控垂体—肾上腺轴的上游神经元,其兴奋可导致肾上腺大量释放糖皮质激素,调整机体应激,抑制免疫系统活动。下列说法错误的是()
A.图中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血液循环传递信号给脾神经
B.据图可推测,乙酰胆碱在该免疫调节过程中所起的作用是刺激B细胞增殖分化
C.糖皮质激素可以通过升高血糖保证重要器官能量供应,与肾上腺素具有协同作用
D.当应激时间过长或者过于强烈,可能会对机体产生不利影响
【答案】A
〖祥解〗一、图表示的是下丘脑CRH神经元通过信息分子作用于脾神经,脾神经释放去甲肾上腺素(一种神经递质),其作用于B细胞表面的乙酰胆碱受体,进而对体液免疫做出调节。二、体液免疫:①一些病原体可以和B细胞接触,这为激活B细胞提供了第一个信号。②一些病原体被树突状细胞、B细胞等抗原呈递细胞摄取。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