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安徽省六校2024-2025学年高三下学期2月素质检测考试
第I卷(选择题共45分)
一、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题3分,共45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各种生物膜在结构和功能上既紧密联系,又协调配合。下表列出了几种生物膜主要成分的质量占比。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
生物膜质量占比主要成分
红细胞质膜
高尔基体膜
内质网膜
线粒体内膜
蛋白质(%)
49
64
62
78
脂质(%)
43
26
28
22
糖类(%)
8
10
10
少
A.高尔基体膜、内质网膜具有物质运输、信息传递等功能
B.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但4种生物膜的合成离不开核糖体
C.4种生物膜在组成成分、结构和功能上都非常相似
D.与红细胞质膜相比,线粒体内膜的功能可能更复杂
【答案】C
〖祥解〗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1)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这个支架是可以流动的。(2)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大多数蛋白质也是可以流动的。(3)在细胞膜的外表,少数糖类与蛋白质结合形成糖蛋白。除糖蛋白外,细胞膜表面还有糖类与脂质结合形成糖脂。
【详析】A、内质网、高尔基体通过形成囊泡进行物质的运输,生物膜中的糖类常与膜之间的信息交流有关,A正确;
B、核糖体不具有膜结构,但核糖体合成蛋白质,参与膜的形成,B正确;
C、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但功能各有不同,C错误;
D、由表可知线粒体内膜的蛋白质含量更高,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生物膜的功能往往越复杂,D正确。
故选C。
2.和是植物利用的主要氮肥,根细胞中两种氮肥的转运机制如图。NH4+作为主要氮源时,会引起根细胞周围强烈酸化,使植物生长受到显著抑制的现象称为铵毒。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植物吸收的氮肥可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
B.铵毒胁迫下,激活的SLAH3蛋白可使根细胞外pH减小
C.H+和NO3-,进入细胞的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
D.人工增施适量的硝态氮肥,可以帮助植物缓解铵毒
【答案】B
〖祥解〗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1)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2)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详析】A、生物大分子蛋白质和核酸的组成元素都含有N,所以植物吸收的氮肥可用来合成蛋白质、核酸等生物大分子,A正确;
B、由于H+和NO3-协同转运,在铵毒胁迫下,为缓解铵毒,还需要增加膜外NO3-的浓度,需要调用SLAH3蛋白,最终才能促使H+转运至膜内,因此会导致膜外H+浓度降低,pH升高,B错误;
C、由图可知,H+顺浓度梯度进入细胞,NO3-逆浓度梯度进入细胞,运输方式分别为协助扩散和主动运输,C正确;
D、同理人工施加硝态氮肥可以增大膜外NO3-的浓度,帮助植物有效缓解铵毒,D正确。
故选B。
3.某品种菠萝蜜的果实成熟到一定程度,会出现呼吸速率急速上升,随后缓慢下降的现象,称呼吸跃变。研究人员以新采摘的该品种菠萝蜜为实验材料,测定常温、有氧贮藏条件下果实的呼吸速率和乙烯释放速率,结果如图。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菠萝蜜果肉细胞呼吸产生NADH、消耗NADH的场所分别在线粒体基质和内膜
B.果实采后前两天的乙烯释放速率变化,体现其合成的调节方式属于负反馈调节
C.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菠萝蜜果实,可使其呼吸跃变提前,且能延长储存时间
D.果实采后第2-3天呼吸速率不断增大,可能与乙烯使呼吸酶合成量增加有关
【答案】D
〖祥解〗有氧呼吸的第一、二、三阶段的场所依次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有氧呼吸第一阶段是葡萄糖分解成丙酮酸和[H],合成少量ATP;第二阶段是丙酮酸和水反应生成二氧化碳和[H],合成少量ATP;第三阶段是氧气和[H]反应生成水,合成大量ATP。
【详析】A、有氧呼吸中NADH的产生场所和消耗场所分别是细胞质基质、线粒体基质和线粒体内膜,无氧呼吸中NADH的产生和消耗场所都是细胞质基质,A错误;
B、采后1天释放少量乙烯,随后释放大量乙烯,体现乙烯合成的调节方式为正反馈调节,B错误;
C、低温抑制酶的活性,可使呼吸跃变延迟发生,所以在低温条件下储存菠萝蜜,可以延长储存时间,C错误;
D、由图可知,乙烯含量先升高,呼吸速率随后升高,可以推测,乙烯可能通过诱导呼吸酶合成量的增加,从而使呼吸速率提高,D正确。
故选D。
4.玉米籽粒大小是决定产量的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