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饶平县2024-2025学年度第一学期阶段性质量检测
高一级物理科试题
本试卷19小题,全卷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座位号、学校、班级等考生信息填写在答卷上。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标准2B铅笔把答卷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直接答在答卷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上无效。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6小题,每小题4分,共24分。每小题给出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选对的得3分,选错的得0分)
1.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裁判们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
C.凡轻小的物体,皆可看作质点
D.研究“玉兔”号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即两者分离过程中“玉兔”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时不能把“玉兔”看成质点
【答案】D
【解析】A.为正在参加吊环比赛的运动员打分时,因为要根据运动员的动作打分的,所以裁判们不可以把运动员看做质点,则A错误;
B.只有体积很小的物体才能看作质点这种说法的错误的,地球够大吧,但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地球可以看为质点,所以B错误;
C.根据能看作质点的条件,是物体在所研究问题中物体的大小形状对所研究的问题的影响程度来看的,不是看物体的本身大小轻重,所以C错误;
D.研究“玉兔”号从“嫦娥”的怀抱中“走”出来,即两者分离过程中“玉兔”一连串技术含量极高的“慢动作”时不能把“玉兔”看成质点,所以D正确;
故选D。
2.区间测速是在同一路段上布设两个相邻的监控点,原理是基于车辆通过前后两个监控点的时间来计算车辆在该路段上的平均行驶速度,并依据该路段上的限速标准判定车辆是否超速违章。图为高速公路的一个交通标志,若一辆汽车以60km/h的速度驶入测速区间,经5分钟后仍以60km/h的速度驶离测速区间,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汽车在该测速区间运行时不可以看成质点
B.在该区间汽车的瞬时速度可能达到80km/h
C.标志中的“5.3km”指的是位移
D.因进出测速区间的速度均未超过60km/h,该汽车没有超速
【答案】B
【解析】A.汽车的形状和大小在该测速区间内可以忽略,可以看成质点,A错误;
B.这里只知道初速度和末速度,中间过程的瞬时速度可能是80km/h,B正确;
C.标志中的“5.3km”指的是路程,C错误;
D.汽车在测速区间的平均速度
平均速度已达63.6km/h,该汽车已超速60km/h,D错误。
故选B。
3.如图所示,用F=50N的水平推力,将质量为1kg的物块压在竖直墙面上,当物块静止时所受摩擦力的大小为(g取10m/s2)()
A.50N B.40N C.10N D.1N
【答案】C
【解析】对物块受力分析,物块受向下的重力,竖直向上的摩擦力,墙的支持力为和压力,根据受力平衡的条件,在竖直方向上
故选C。
4.在某一笔直水平路面上有甲、乙两物体,这两个物体在不同外力作用下,从同一地点同时由静止开始运动,v-t图像如图所示。则在0-t2时间内,有关两物体的运动情况的说法正确的是()
A.甲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增大,乙物体的加速度不断减小
B.在第一次相遇之前,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近
C.在t1-t2之间的某个时刻两物体相遇
D.甲、乙两个物体的平均速度大小都是
【答案】C
【解析】A.由于v-t图像的斜率表示加速度,易知甲物体做加速度减小的加速运动,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故A错误;
BC.由v-t图像与t轴所围面积表示位移知,在t1-t2之间的某个时刻两物体的位移才能相等而相遇,因此在第一次相遇之前,当物体速度相等时,即t1时刻两物体相距最远,故B错误、C正确;
D.在0~t2时间内,乙物体做匀减速直线运动,其平均速度大小为,而甲物体的平均速度大于,故D错误。
故选C。
5.“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阳春三月正是踏青放风筝的好时节。如图所示,在细线拉力的作用下,风筝静止在空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人受到地面的作用力方向竖直向上
B.气流对风筝的作用力的方向沿左上方
C.气流对风筝的作用力与风筝受到的重力大小相等
D.若气流对风筝的作用力大小不变,细线由实线位置变为虚线位置,则细线对人的拉力也不变
【答案】B
【解析】A.人在地面上受竖直向下重力、向上的支持力、向右的摩擦力和斜向左上方的细线拉力,所以人受到地面的作用力,即支持力和摩擦力的合力的方向应斜向右上方,故A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