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安徽省部分地市2024-2025学年高二下学期开学考试
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1~15题每题1分,16~25题每题2分,共3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列有关内环境的叙述,正确的是()
A.葡萄糖、尿酸、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B.稳态是指组成内环境的各种物质总是处于动态平衡状态
C.组织液流向血浆的液体量与流向淋巴液的液体量大致相等
D.草履虫通过内环境与外界进行物质交换,从而实现稳态
【答案】A
〖祥解〗一、内环境主要由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细胞外液组成。内环境的作用是: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
二、内环境的理化性质主要包括温度、pH和渗透压:(1)人体细胞外液的温度一般维持在37℃左右;(2)正常人的血浆接近中性,pH为7.35~7.45。(3)血浆渗透压的大小主要与无机盐、蛋白质的含量有关。
【详析】A、葡萄糖、尿酸、血浆蛋白都属于内环境的成分,葡萄糖是内环境中的营养成分、尿酸是内环境中的代谢废物,血浆蛋白是内环境的结构组分,A正确;
B、稳态是指内环境的各种成分和理化性质保持相对稳定的状态,B错误;
C、组织液主要通过毛细血管壁重新进入血浆,只有少量组织液进入毛细淋巴管形成淋巴液。因此,组织液流向血浆的液体量远大于流向淋巴液的液体量,C错误;
D、草履虫是单细胞生物,直接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没有内环境,D错误。
故选A。
2.马拉松比赛中,参赛选手因大量运动,脚掌常磨出水疱,几天后水疱消失。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内环境的成分是在不断更新的
B.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液体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
C.水疱的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渗入了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
D.水疱中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最高
【答案】D
〖祥解〗体液是由细胞内液和细胞外液组成,细胞内液是指细胞内的液体,而细胞外液即细胞的生存环境,它包括血浆、组织液、淋巴等,也称为内环境。
【详析】A、水疱的形成和消失说明血浆、组织液和淋巴液内的物质是可以发生进行交换的,说明内环境中的物质是可以不断更新的,A正确;
B、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水疱主要是由血浆中的水大量渗出到组织液形成的,B正确;
C、血浆和组织液通过毛细血管壁相互渗透,组织液单向进入淋巴,淋巴通过淋巴循环在左右锁骨下静脉汇入血浆,因此,水疱自行消失是因为其中的液体可以渗入毛细血管和毛细淋巴管,C正确;
D、水疱中的液体主要是组织液,其成分中蛋白质的含量并不高,D错误。
故选D。
3.我国某研究团队首次成功实现了侵入式脑机接口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侵入式脑机接口的连接位置应为脑干,该过程涉及到电信号的传导
B.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并书写出汉字的过程涉及到电信号与化学信号的转换
C.实验人员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的过程属于非条件反射
D.该案例说明“脑机接口”可帮助修复患者的自主神经系统功能
【答案】B
〖祥解〗在中枢神经系统的参与下,机体对内外刺激所产生的规律性应答反应,叫作反射。除了缩手反射,常见的反射还有眨眼反射、膝跳反射等。反射是神经调节的基本方式。完成反射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反射分为条件反射和非条件反射。
【详析】A、侵入式脑机接口通常连接在大脑皮层,特别是与运动相关的区域,如运动皮层。脑干主要负责生命维持功能,如呼吸和心跳,而不是直接参与运动控制,A错误;
B、当人脑产生某一动作的想法时,这种想法会以电传导的方式在特定神经元细胞之间传导,并最终在感觉运动区形成具有一定电信号特征的神经冲动。这些电信号通过神经纤维传导至手、脚等产生动作的肌肉,完成动作的实现过程。在这个过程中,电信号与化学信号(如神经递质的释放)之间存在转换,B正确;
C、通过“意念”控制机械臂书写汉字涉及到大脑皮层的高级功能,不属于非条件反射,C错误;
D、自主神经系统主要负责调节内脏器官的活动,如心脏、肺、胃等,与运动控制不同,D错误。
故选B。
4.很多人都有晕车的困扰,有人甚至闻车声就想吐。上车前吃晕车药有一定效果,其主要有乙酰胆碱阻断剂和前庭神经阻断剂两种。晕车的感受器在内耳球囊等处,具体的机制如下:球囊→前庭神经→神经中枢→副交感神经→胃收缩(呕吐)。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只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