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湖北省武汉中学2023-2024学年高一下学期3月月考试题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每题2分,共40分)
1.利用“假说—演绎法”,孟德尔发现了两大遗传定律。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
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子二代性状分离比为3:1
B.孟德尔假说的内容之一是“生物体能产生数量相等的雌雄配子”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可以解释所有进行有性生殖的生物的遗传现象
D.孟德尔做出的“演绎”是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
【答案】D
〖祥解〗孟德尔发现遗传定律用了假说-演绎法,其基本步骤:提出问题→作出假说→演绎推理→实验验证→得出结论。
【详析】A、分离定律的实质是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开而分离,A错误;
B、雌雄配子数量一般不相等,B错误;
C、孟德尔发现的遗传规律只能解释进行有性生殖生物的细胞核基因的遗传现象,C错误;
D、孟德尔作出的“演绎”是设计F1与隐性纯合子杂交的测交实验,并预测后代产生1:1的性状分离比,D正确。
故选D。
2.下列关于遗传学基本概念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
B.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
C.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两个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属于性状分离
D.绵羊的长毛与短毛,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都属于相对性状
【答案】C
〖祥解〗相对性状是指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叫作等位基因,如C和c。人们将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
【详析】A、表现型是基因型与环境共同作用的结果,不同环境下,基因型相同,表现型不一定相同,A正确;
B、等位基因是指控制相对性状的基因,A和A、b和b不属于等位基因,C和c属于等位基因,B正确;
C、杂种后代中同时出现显性性状和隐性性状的现象,叫作性状分离,两个双眼皮的夫妇生了一个单眼皮的孩子属于性状分离,C错误;
D、绵羊的长毛与短毛、豌豆的高茎和矮茎都是一种生物的同一种性状的不同表现类型,都属于相对性状,D正确。
故选C。
3.甲、乙两位同学进行遗传规律模拟实验。甲同学分别从Ⅰ、Ⅱ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乙同学分别从Ⅲ、Ⅳ小桶中各随机抓取一个小球,记录字母组合。两人每次都将抓取的小球分别放回,再多次重复实验。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甲同学的实验模拟了遗传因子的分离和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
B.D和d小球数目相同,Ⅰ和Ⅱ桶小球总数相等,才符合实际情况
C.甲同学重复5次实验后,得出结论子一代DD:Dd:dd=2:2:1
D.乙同学的实验不能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
【答案】A
〖祥解〗分析题图:小桶代表雌雄生殖器官,小桶内的彩球分别代表雌雄配子,用不同彩球的随机结合,模拟生物在生殖过程中,雌雄配子的随机组合。甲同学模拟的是等位基因的分离定律,而乙同学模拟的是基因自由组合定律。
【详析】A、甲同学实验模拟的是遗传因子的分离即D与d分离,以及配子随机结合的过程,即D与D、D与d、d与d随机结合,A正确;
B、实验中,I、Ⅱ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一对等位基因D和d,每只小桶内两种小球的数量必须相等,表示两种配子的比是1:1,但两个小桶中小球总数可以不等,说明雌雄配子数量可以不相等,B错误;
C、实验结论的得出应建立在足够数量的实验数据之上,只重复5次实验误差过大,不能得出科学结论,C错误;
D、Ⅲ、Ⅳ小桶中的小球表示的是两对等位基因,如果分别位于两对同源染色体上,则乙同学的实验模拟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的过程,D错误。
故选A。
4.豌豆的红花与白花是一对相对性状(分别由A、a基因控制),现有一批基因型为AA与Aa的红花豌豆,两者的数量之比是3:1,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
A.13:2:1 B.49:14:1 C.1:2:1 D.9:6:1
【答案】A
【详析】根据题意分析可知:AA:Aa=3:1,AA占3/4,Aa占1/4,豌豆自然状态下通过自花传粉繁殖,子代AA占3/4+1/4×1/4=13/16,Aa占1/4×1/2=2/16,aa占1/4×1/4=1/16。因此,自然状态下其子代中基因型为AA、Aa、aa的数量之比为13:2:1,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5.人类的秃顶基因位于常染色体上,表现型如表所示。一对夫妇中,妻子非秃顶,妻子的母亲秃顶;丈夫秃顶,丈夫的父亲非秃顶。则这对夫妇所生的一个女孩秃顶的概率和秃顶男孩的概率分别为()
BB
Bb
bb
男
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