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级中学名校试题
PAGE
PAGE1
三湘名校教育联盟五市十校教研教改共同体2025届高三
2月入学大联考语文试题
一、现代文阅读(35分)
(一)现代文阅读Ⅰ(本题共5小题,19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材料一:
教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现象,它的最基本的目的是促进人的个体发展。但人的个体发展又受到环境(包括自然、家庭、社会环境)的制约。因此,研究教育现象的教育学既有研究个体发展的本体性,又有研究教育与环境关系的社会性。西方教育学如夸美纽斯《大教学论》、赫尔巴特《普通教育学》,主要是讨论个体的发展,很少涉及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中国最早运用辩证唯物主义方法研究教育的是教育家杨贤江、钱亦石等人。杨贤江在他的《新教育大纲》和《教育学ABC》中都提到“教育是社会上层建筑之一,是观念形态的劳动领域之一,是以社会的经济结构为基础的”,鲜明提出教育的社会性。我国的教育方针是中国自主构建的教育学的大概念,虽几经修改,但其基本内涵没有大的变化,体现了教育的本体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性。
构建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还必须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孔子提出的“有教无类”,《学记》中提出的“因材施教”“教学相长”“学不躐(逾越)等”,《师说》中提出的“传道受业解惑”等思想,今天仍是教育实践中应用的理念,具有普遍性、原则性,符合人的成长规律,符合教育发展规律。这些概念确是我国自主创立的教育学知识,但毕竟是古代社会的教育理念,今天需要用马克思主义哲学的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来阐释和改造,使它们符合新时代教育发展的要求。改革开放以来,我国教育实践中创造了许多新的经验,提出一些具有普遍性、原则性的教育概念,也是我国自主创造的教育学新知识。
当前,如何把这些自主创立的教育学知识系统化,构成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值得教育理论界研究。
(摘编自顾明远《构建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要以“两个结合”为方法论》)
材料二:
教育学是中国特色哲学社会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教育学理论工作者围绕中国教育学自主知识体系的内涵、价值和实践路径展开了深入讨论,形成了一定共识。下面,我们尝试探寻构建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的现实路径。
首先,提出标识性教育学概念。理解和解释教育现象、教育问题、教育实践离不开教育学概念。和普通概念相比,标识性教育学概念具有以下特征:第一,原创性。例如,古今中外的教育家普遍认为教育应顺应儿童天性,如何阐释这一道理成为一个重要问题。我国学者提出的“率性教育”概念就很好地阐释了保护天性、尊重个性、培养社会性的理念,或可成为一个标识性教育学概念。第二,解释力。例如,人们经常将教育发展一味追求量化指标、学校过度追求排名、学生盲目追求高学历的现象,称为“教育功利化”,但这是对现象的现实性描述。而“教育优绩主义”这一概念揭示了教育功利化背后“依功绩来分配资源”的深层规则,或可作为一个标识性教育学概念。第三,推广性。例如,在教育教学活动中,重视学生主动性已成为共识,但往往知易行难,我国学者提出的“兴发教学”概念不仅很好地阐释了学生的主体性地位,也为具体教育教学过程中发挥学生主体性提供了实施路径,或可成为一个标识性教育学概念。当然,标识性教育学概念的提出并非毫无根据,需要充分消化吸收古今中外已经存在的一些重要教育学概念、理论和智慧,在此基础上提出具有创新性、解释力和推广性的概念。
其次,形成“承认的教育学理论”。当代学界对同一个或同一类教育问题往往会形成不同的教育理论,要想在众多教育理论中成为公认的、国内外同行竞相采用的分析框架,关键是要具有强大的现实解释力。比如,面对科学技术在国际竞争中的关键性作用,“新质生产力”这一标识性概念在我国被适时提出,教育发展与新质生产力的关系成为备受关注的教育理论问题。值得注意的是,一个教育理论能否被承认,既取决于其自身的解释力,也与其关注的教育现象、教育问题和教育实践密切相关。当前中国教育事业飞速发展,中国教育实践受到全球关注,同时我们积极参与全球治理,和世界各国学者共同面对全球性教育问题,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这些都为中国学者提出标识性教育学概念并在此基础上形成被世界所承认的教育学理论提供了有力支持。
最后,发展高质量教育学理论体系。中国自主的教育学知识体系是高质量的教育学理论体系,发展高质量教育学理论体系就是要形成众多被承认的教育学理论。例如,在教育学科建设方面,要形成被学前教育、基础教育、高等教育、职业教育、继续教育、教师教育等领域广泛认可的教育学理论,进而形成教育学学科理论体系;在教育学研究领域方面,要形成学生发展、学生学习、教师教学、教学内容和媒介、教学方法和手段、教学环境以及人工智能教育等领域的教育学理论,进而形成教育学学术理论体系等。
总之,要讲好中国教育故事、为全球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