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湖南省天壹名校联盟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docx
文件大小:93.15 KB
总页数:1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22千字
文档摘要

机密★启用前

2025届高三5月适应性考试历史

本试卷共6页。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75分钟。

注意事项:

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本试卷和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的答案标号涂黑,如有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所示是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时局图。据图可知,该时期

A.铁犁牛耕技术普及B.封建制度得以确立

C.王室衰微权力下移D.统一国内市场形成

2.有学者指出:刘邦分封的同姓诸侯王具有高度独立的权力,可迅速对封国暴动作出反应,世袭且高度一体化的权力配置激发了诸侯王的治理策略自主性。这一观点

A.可用于解释汉初经济的快速恢复B.实证了汉初地方行政制度的合理性

C.夸大了汉初政治制度的实际作用D.是元朝行省制设立的重要理论来源

3.唐朝科举及第者称主考官为“座主”,自称“门生”,同榜及第者之间互称为“同年”。这一现象说明唐朝

A.选官权被世家大族垄断B.人才选拔缺乏公正性

C.官场政治生态比较复杂D.官僚集团关系较融洽【高三历史试题第1页(共6页)】

4.历史是过往的生活,生活是行进的历史,下列生活场景,可能出现在元朝民众的生活中的是

A.书生购买雕版印刷的《论语》B.百姓大多穿丝绸材质的长袍

C.学者用欧洲测绘技术绘地图D.商业活动主要使用白银交易

5.下表为清朝乾隆时期国库岁入额变化表。据此可知

年份

岁入(单位:银两)

乾隆二十八年(1763)乾隆二十九年(1764)乾隆三十年(1765)乾隆三十四年(1769)乾隆三十六年(1771)A.人地矛盾得到缓和B.封建社会处于鼎盛时期

C.外贸处于入超地位D.传统经济依然继续发展

6.晚清封疆大吏李星沅在《李星沅日记》中评论《南京条约》时写道:“约中如赎城、给烟价、官员平行、汉奸免罪,公然大书特书,千秋万世何以善后。”这一评论反映了当时

A.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士大夫主观认知的时代性和局限性

C.清政府主动接受近代西方外交理念D.列强侵略重心从军事转向文化渗透

7.清初规定“督抚岁举其最者一人,使得越次而升……一省不过岁一人”,而晚清皇帝多次下旨批

评“近来各项劳绩保举,往往不按定章,率行请奖”。这一变化反映的实质是

A.科举制的衰落削弱了选官公平性B.列强侵略迫使中央向地方妥协

C.中央集权强化导致官僚体系僵化D.统治危机之下中央权威的弱化

8.1926年毛泽东在分析国民党右派分离的原因时指出,同盟会的成员包括无产阶级(会党)、半无

产阶级(侨工)、小资产阶级和中资产阶级。这一分析的核心意图在于

A.说明国民党代表资产阶级利益与共产党存在根本对立

B.批判国民党因依赖会党的势力而背离了民主革命原则

C.揭示国民党阶级构成的复杂性导致其革命目标难统一

D.强调无产阶级在同盟会中的领导地位和革命主导作用

9.1928年《井冈山土地法》规定“没收一切土地归苏维埃政府所有”,1930年《关于土地问题决议案》将没收范围限缩为“地主阶级土地”,1947年《中国土地法大纲》则提出“废除封建剥削,实行耕者有其田”。这一系列政策调整的根本动因是

A.争取广大农民阶级的政治支持B.积极探索农村集体化经营模式

C.削弱国民政府统治的经济基础D.适应不同革命阶段的目标需求【高三历史试题第2页(共6页)】

【高三历史试题第3页(共6页)】

10.下表为1978—2006年我国三次产业从业人员结构变化情况,其变化的最主要原因是

年份

总数(万人)

第一产业

第二产业

第三产业

从业人员

(万人)

构成

(%)

从业人员

(万人)

构成

(%)

从业人员

(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