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当代国际政治与经济+课件-2025届高考政治一轮复习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一.pptx
文件大小:455.03 KB
总页数:3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4.68千字
文档摘要

知识网络体系;教材体系;高中政治选修一知识体系;国体与政体;;;1.德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由民主选举产生,只拥有形式上的权力,不是联邦政府成员,也不直接领导政府,不负行政责任。由此可以判断当今德国政体是()

A.君主立宪制 B.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C.半总统制 D.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解析德国总统作为国家元首由民主选举产生,说明不是君主立宪制国家,只拥有形式上的权力,说明不是总统制或半总统制国家,只能是议会制民主共和制国家。

答案D;2.美国是典型的总统制国家,总统享有众多权力,是国家的象征和代表。下列有关美国总统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总统既是国家元首也是政府首脑

B.总统直接行使国家最高行政权力

C.总统由选民选举产生,对选民负责

D.总统不对议会负责,不受其制约

解析在总统制国家,总统在某些重大事务上可能会受到议会的制约,故D表述不妥,符合题意。

答案D;3.2019年10月,某国举行新一届议会选举,根据投票结果,在众议院338个席位中,自由党获得158个席位,保守党获得119个席位。按照规定,组建多数政府需要170个席位,但自由党作为议会第一大党,仍然可以组建多党联合执政的政府。由此我们可以推断,该国的政体形式是()

A.总统制民主共和制 B.议会制民主共和制

C.议会制民主政体 D.半总统制民主政体;4、2020年3月21日,国家主席习近平致电西班牙国王费利佩六世,就近期西班牙发生新冠肺炎疫情,代表中国政府和中国人民,向西班牙政府和人民表示诚挚慰问。这从一个侧面说明,西班牙()①国王作为国家权力中心行使行政权力

②国王是国家元首、国家的最高代表

③实行君主立宪制的国家政权组织形式

④国家政权代表和维护人民的根本利益A.①② B.①④C.②③ D.③④

;5.X国首相、左翼工人社会党党首向国王提请解散议会并提前举行大选。经选举,右翼人民党反超成为议会第一大党,但两党均未达到半数席位,整个左翼、右翼政党阵营均未能组建多数联合政府。由此可见,X国()

①是实行代议制的民主政体

②政府是以议会为基础???生

③国家元首由选民选举产生

④政党或政党联盟的领袖担任政府首脑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②④;主权统一与政权分层;;多极化趋势;和平与发展;中国外交;第二单元问答题常用点:

第一,世界多极化深入发展,是当今国际形势的一个突出特点,

第二,国家利益a国家利益和国家实力是影响国际关系的决定性因素。

b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利益对立是引起冲突的根源。

c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对外活动的出发点和落脚点.d在维护自身利益的同时,兼顾他国合理关切,在谋求本国发展中促进各国共同发展。

第三,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第四,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第五,国际关系民主化,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新型国际关系,全球治理体制向着更加公正合理的方向发展(全球治理体制)。

第六,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a.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了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b.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是独立自主c.我国外交政策的宗旨是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d.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维护我国的主权、安全和发展利益,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e.我国外交政策的基石、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我国帮助他国叫合理关切,帮助世界

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开创性推进中国特色大国外交,为人类应对共同挑战贡献了中国智慧,为推动世界和平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中国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在国际事务中的代表性和话语权进一步增强,发挥着重要的建设性作用。中国站在全人类整体利益的高度审视国与国关系,积极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关键词:第二单元

1.看到我国做了什么,必须要想到①国家利益(必答)②我国的外交政策③地位(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是维护世界和平与稳定的积极因素和坚定力量,是促进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④中国智慧中国方案

2.看到帮助他国为世界人民造福之类的(中国大国风范),要想到兼顾他国合理关切。

3.看到经济、科技、GDP之类的,要想到①发展问题,②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

4.看到某某合作、冲突、竞争,要想到国家利益、国际关系的基本形式。

5.看到平等(不霸权,不欺凌、不压迫),要想到主权国家的基本权利-平等权,三国际两全球

6.看到和平发展中的任何一点,就要想到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

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