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徐州市第三中学2025-2025学年高二上学期期末抽测模拟语文试题
考试时间:120分钟?总分:150分?年级/班级:高二〔1〕班
一、现代文阅读〔共4题,每题5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现代文,完成以下各题。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以下小题。
①在漫长的历史长河中,我国古代人民对“天〞的认识,经历了从“有神论〞到“无神论〞的演变。这一过程,充分表达了人类在认识自然、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对“天〞这一自然现象的认知和探索。
②最早关于“天〞的记载,见于?诗经?。“天〞字在?诗经?中共出现70屡次,其中“苍天〞出现40屡次。这些记载说明,古人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主宰。这种观念,在?诗经?中得到了充分的表达。
③然而,随着历史的开展,人们对“天〞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关于“天〞的学说。儒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但同时又主张“天命〞,认为人应当顺应天命。道家那么认为“天〞是自然的,人应当顺应自然。墨家那么主张“天志〞,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人应当敬畏“天〞。这些学说,从不同角度对“天〞进行了探讨。
④汉代以后,随着科学技术的开展,人们对“天〞的认识进一步深化。东汉时期,张衡创造了浑天仪,对“天〞的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观测,提出了“天球〞的概念,认为“天〞是一个球体。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了“地圆说〞,认为“天〞是圆形的。这些发现,使人们对“天〞的认识更加科学。
⑤然而,直到近代,人们对“天〞的认识才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19世纪末,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使人们对“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天〞的本质。这些科学发现,使人们对“天〞的认识到达了一个新的高度。
1.以下关于“天〞的认识,最早见于?诗经?的是〔〕
A.天是至高无上的,是万物的主宰
B.天是自然的,人应当顺应自然
C.天是有意志的,人应当敬畏“天〞
D.天是圆形的
2.以下关于古代对“天〞的认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儒家认为“天〞是至高无上的,但同时又主张“天命〞,认为人应当顺应天命
B.道家认为“天〞是自然的,人应当顺应自然
C.墨家主张“天志〞,认为“天〞是有意志的,人应当敬畏“天〞
D.汉代以后,人们对“天〞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
3.以下关于古代对“天〞的认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东汉时期,张衡创造了浑天仪,对“天〞的运行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B.唐代,天文学家僧一行通过观测,提出了“天球〞的概念,认为“天〞是一个球体
C.宋代,科学家沈括提出了“地圆说〞,认为“天〞是圆形的
D.近代,人们对“天〞的认识才真正进入了一个新的阶段
4.以下关于“天〞的认识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为哪一项〔〕
A.汉代以后,人们对“天〞的认识逐渐发生变化
B.春秋战国时期,诸子百家争鸣,出现了许多关于“天〞的学说
C.19世纪末,德国天文学家开普勒提出了“行星运动三大定律〞,使人们对“天〞的认识有了质的飞跃
D.20世纪初,爱因斯坦提出了相对论,进一步揭示了“天〞的本质
二、文言文阅读〔共4题,每题5分〕
要求: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各题。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以下小题。
昔者,楚庄王欲伐越,康王止之,曰:“越,小国也,民有离德,君臣不和。伐之,未可也。〞庄王曰:“吾闻之,治国如治家,必先治其内而后及外。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内乱也。吾将伐之,以定其内,而后及外,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康王曰:“吾闻之,治国如治水,必先治其源而后及流。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源也。吾将伐之,以治其源,而后及流,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庄王曰:“吾闻之,治国如治病,必先治其根而后及枝。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根也。吾将伐之,以治其根,而后及枝,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康王曰:“吾闻之,治国如筑城,必先筑其基而后及上。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基也。吾将伐之,以治其基,而后及上,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庄王曰:“吾闻之,治国如种树,必先种其根而后及叶。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根也。吾将伐之,以治其根,而后及叶,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康王曰:“吾闻之,治国如养鸡,必先养其雏而后及成。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雏也。吾将伐之,以养其雏,而后及成,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庄王曰:“吾闻之,治国如养鱼,必先养其苗而后及成。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苗也。吾将伐之,以养其苗,而后及成,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康王曰:“吾闻之,治国如养马,必先养其驹而后及成。今越虽小,其民离德,君臣不和,此其驹也。吾将伐之,以养其驹,而后及成,此所以治国之道也。〞康王曰:“吾闻之,治国如养蚕,必先养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