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4.1 探索地球表面(第2课时)(导学案)七年级科学下册(浙教版) .pdf
文件大小:6.38 MB
总页数:9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18千字
文档摘要

4.1探索地球表面(第2课时)(导学案)

【学习目标】

1.明确等高线地形图的基本原理;

2.理内力作用与外力作用对地形演变的双重影响;

3.掌握典型案例(喜马拉雅山化石、黄土沟壑、沙丘)的形成机制。

【学习重点】等高线地形图判读;地形演变机制

【学习难点】等高线空间想象;内力与外力的动态平衡;地质时间尺度感知

【自主学习】

阅读教材,完成以下问题:

1.等高线稀疏表示,等高线密集表示,等高线上的数字表小,等高线之间的距

离叫作,等高线都是,同一条等高线上的各点,同一幅等高线

地形图中,除峭壁外,等高线0

2.地形部位识别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

峭壁

山脊

山谷

3.引起地形变化的因素有哪些?

【课堂探究】

一、地形图

用什么方法能把地形表示在地图上?

专实践动

1.用橡皮泥、马铃薯或其他材料做一个山峰模型。

2.在山峰不同的高度处按一定的高度差(如1cm)依次画上等高线,如图所示。

3把.山峰放在白纸上。

4俯.视山峰,你看见的等高线呈什么形状?

5.你能用什么方法把山峰上的等高线画到白纸上?

6.山峰上的等高线在白纸上呈什么形状?

等高线地形图

如果你把山峰上的等高线正确地绘制到了白纸上,那么这就是一张能表示地形起伏的地图一一等

高线地形图。

等高线投影

等高线地形图实际上是将不同高度的等高线投影到同一个平面上,用来表示起伏的地形。

等高线:在地图上,

把海拔相同的各点

连接成线,就是等海拔:等高线的

高线。数值表示海拔。

等高距:地形图上

相邻两条等高线的

高差。

你还能从图中看出哪些信息呢?

根据等高线的疏密状况可以判断地面的高低起伏。

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

等高线

越密集,

坡越陡

山地的部位不同,

等高线的判读

线判断坡等高线越密集,坡越陡,如山区等高线较密集

疏密程度

的陡缓等高线越稀疏,坡越缓,如平原等高线较稀疏

n探索动

如图是某山地及对应的等高线地形图,山顶、鞍部、峭壁、山脊、山谷等地形已在地形图上标出,请

在下表内填写各地形对应的等高线特点。

山顶

地形部位等高线分布特点

山顶▲

鞍部1

峭壁1

山脊1

山谷

等高线地形图判读

等高线,海拔出,等高线的特征

山顶之处有标注,①等高线都是闭合曲线;

陡坡密,缓坡疏,②等高线上的数值为海拔,单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