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3《严于律己》教案 .pdf
文件大小:2.51 MB
总页数:8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65千字
文档摘要

统编版(2024)七年级下册道德与法治11.3《严于律己》教案

课题11.3严于律己课时第2课时

本课先通过不同违法的责任认清“法不可违”,推进最严重的违

法犯罪及责任(刑罚),让学生敬畏法律、远离犯罪,最后落脚与犯罪行

为作斗争,严于律己,守住底线,杜绝不良行为,防患于未然。本框“严

教材于律己”主要探讨了犯罪的避免情境假设,青少年犯罪法条学习,不良

分析行为是如何演变成犯罪的。本框也对学生提出明确的要来:要敬畏法律,

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始终牢记守法光荣、违法可耻的底线思维,学会

自律,保持清醒头脑、不冲动,从点滴小事做起,堂堂正正做人,坚决

摒弃一切不良行为,珍惜人生最宝贵的学习时光。

法治教育的针对性和实效性有待进一步提升。很多涉案未成年人

对法律知识多少有些了解,但对法律边界却又认知不清。如有些未成

年人不知道与14周岁以下幼女自愿发生性关系构成强奸罪,或是知晓

学情

但心存侥幸心理;有些未成年人认为自己实施了违法犯罪行为也不需

分析

要负刑事责任,导致未成年人犯罪低龄化趋势显现。因此我们在教学

活动中要强化“不良行为习惯是走向违法犯罪的开始”的认知,引导

学生时刻绷紧法律这根弦,始终牢记底线思维,学会自律。

政治认同:通过对真实、典型案例的深度剖析和热烈讨论,以及模拟社

核心会场景的实践活动,切实提升学生在复杂社会环境中维护社会秩序的能

素养力。运用合理、合法、合情的方式解决矛盾冲突,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社

目标会公益活动、法治宣传活动等,增强学生的社会融入感和公共事务参与

意识,培养学生成为有担当、有作为的社会公民。

第1页共8页

道德修养:树立正确的是非观念,增强对不良诱惑的免疫力,培养自律

自强、诚实守信等良好道德品质,从道德层面筑牢预防违法犯罪的防

线。。

法治观念:深入理解违法与犯罪的界限,熟知《刑法》《预防未成年人

犯罪法》等相关法律条款,强化法律意识,形成遇事找法、解决问题靠

法的思维习惯。

健全人格:全面、深入地理解法律对未成年人的保护与约束机制,清晰

界定自己享有的权利范围和应履行的义务内容。尊重他人的权利,在日

常生活中自觉履行法律义务,做权利与义务的有机统一,成为知法、

懂法、守法、用法的新时代好少年。

责任意识:清晰认识自身在社会中的责任,明确不良行为对个人、家庭

和社会的负面影响,主动拒绝不良行为,积极预防违法犯罪,对自己和

社会负责。

重点:准确区分不良行为与严重不良行为,深刻剖析违法犯罪的危害,

掌握切实可行的预防措施,引导学生将法律知识内化为行为准则。

重点

难点:清晰阐释从不良行为违法犯罪的渐进演变过程,帮助学生真正

难点

树立防微杜渐的意识,并将这种意识转化为实际行动,在日常生活中自

觉规范行为。

(一)情境导入(5分钟)

教学活动:生活观察与讨论

过程1.运用多媒体展示“严于律己”中的三个情境:高空抛物、谎报火

警、非法拘禁。每个情境展示时,详细描述事件发生的背景、人物的行

第2页共8页

为和表情等细节,增强情境的真实感和代入感。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这些行为是否违法?如果违法,可能需要承担什么后果?从法律条

款、实际案例等角度启发学生分析。

假设自己处于类似情境,会如何避免做出这些行为?鼓励学生结合

自身的价值观和生活经验分享想法。

3.组织学生进行小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