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球的资料
1
月球地形
月球表面有阴暗的部分和明亮的区域,亮区是高地,暗区是平原或盆地等低陷地带,分别被称为
月陆和月海。早期的天文学家在观察月球时,以为发暗的地区都有海水覆盖,因此把它们称为“海”。
著名的有云海、湿海、静海等。而明亮的部分是山脉,那里层峦叠嶂,山脉纵横,到处都是星罗棋布
的环形山,即月坑,这是一种环形隆起的低洼形。月球上直径大于1千米的环形山多达33000多个。
位于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公里,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最深的山是牛顿环形山,深达
8788米。除了环形山,月面上也有普通的山脉。高山和深谷叠现,别有一番风光。
月球背面的结构和正面差异较大。月海所占面积较少,而环形山则较多。地形凹凸不平,起伏悬
殊最长和最短的月球半径都位于背面,有的地方比月球平均半径长4公里,有的地方则短5公里(如
范德格拉夫洼地)。背面未发现“质量瘤”。背面的月壳比正面厚,最厚处达150公里,而正面月壳厚
度只有60公里左右。
环形山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面的显著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最大的环形山是南极
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295千米,比海南岛还大一点。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直径不小于1000米的大有33000个。占月面表面积的7%-10%。
月球的资料
2
有个日本学者1969年提出一个环形山分类法,分为克拉维型(古老的环形山,一般都面目全非,
有的环山中有山)哥白尼型(年轻的环形山,常有“辐射纹”,内壁一般带有同心圆状的段丘,中央一
般有中央峰)阿基米德型(环壁较低,可能从哥白尼型演变而来)碗型和酒窝型(小型环形山,有的
直径不到3米)。
环形山的形成现有两种说法:“撞击说”与“火山说”。
“撞击说”是指月球因被其他行星撞击而有现在人类所看到的环形山。
“火山说”是指月球上本有许多火山,最后火山爆发而形成了环形山。
月球的资料
3
环形山这个名字是伽利略起的,是月球上面最显著的特征,几乎布满了整个月面。月面上星罗棋布、
重重叠叠的环形山酷似地球上的火山口,中央有一块圆形的平地,外围是一圈隆起的山环,内壁陡峭,
外坡平缓。
环形山的中间是一个陷落的深坑,四周围有高耸直立的岩石,环形山的高度一般在7~8公里之间。
环形山大小不一,直径相差悬殊,小的环形山直径不足10公里,有的仅一个足球场大小;大的环形
山直径超过100公里。最大的环形山是月球南极附近的贝利环形山,直径达295公里,比我国的浙江
省小一点,可以把整个海南岛装进去。
小的环形山甚至可能是一个几十厘米的坑洞。
在月面上,直径大于1公里的环形山总数达33000多个,占月球表面积的7%-10%;至于更小的、名
副其实的月坑则数不胜数了。
环形山的形状也各不相同,有的大环形山内再套一个小环形山,有的大环形山中央有一个很深的坑穴,
如牛顿环形山,中心坑穴深达8788米,是最深的环形山;还有的大环形山中央陡然矗起一座山峰,
叫做“中央峰”。
,是“雨海”中比较大的三个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的直径有80公里。
古代天文学家在给月球上的山川起名字时,规定了月球上的山用地球上的山名,月球上的环形山用世
界著名的科学家与思想家的名字来命名。这一规定沿用至今。
如哥白尼环形山、阿基米德环形山、牛顿环形山、伊巴谷环形山、卡西尼环形山等,月球背面的环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