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14.1《促织》课件统编版高一语文必修下册 (2).pptx
文件大小:5.1 MB
总页数:9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9.39千字
文档摘要

导入;一.自主阅读小说,熟悉文本内容;

二.分析文言现象,梳理故事情节;

三.分析人物形象,学习幻想(荒诞)与现实相交织的叙述方式。

四.联系当时的社会环境,把握小说主旨。;促织;蒲松龄(1640-1715),清初文学家,字留仙/剑臣,别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自称异史氏。具有多方面艺术才能,一生著述丰富。除中国成就最高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外,另有《聊斋文集》《聊斋诗集》及关于农业、医药等通俗读物多种。19岁连中科举县、府、道的第一,但此后却屡试不第。71岁始补上岁贡生,一生穷愁潦倒,对清初政治黑暗有所认识,但思想比较复杂、矛盾。;鬼狐有性格,笑骂成文章。

——老舍;题材大多来自民间和下层知识分子的传说。多数故事通过描写花妖狐媚和畸人异行来讽刺现实,寄托孤愤。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情节生动,代表着中国文言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清初统治者注意整顿吏治,但不能彻底扫除贪官污吏,更不能消灭阶级矛盾与阶级斗争。蒲松龄写作的《聊斋志异》,从侧面反映了清初统治者对人民的镇压与剥削。他用大量篇幅描写了封建官吏横行无忌,豪绅恶霸鱼肉乡里,底层民众哀告无门的社会面貌,从而揭示了封建社会农民阶级与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这种矛盾在《促织》一文中有所体现。由于清代大兴文学狱,故作者只能借用讲前朝故事的手法,显得隐晦曲折。尽管如此,小说反映的社会现实,在封建社会仍具有普遍意义。;题材可分为:

①婚姻爱情类,如《婴宁》《连城》《小翠》;②批判科举制度类。如《叶生》《司文郎》《颜氏》等;席父被冤至死,方平赴阴间为父伸冤。然阴间官吏也徇私枉法,方平遭受了火刑、锯刑仍然坚持告状,后遇二郎神冤枉才得昭雪,后与父亲共同还阳从此一家人幸福生活。;④阐释伦理道德类,如《画皮》。;二.《促织》解题;四.重点字音《促织》;促织;gòng;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是从哪几个方面来写的?它在文中有何作用?;2、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不终岁,薄产累尽。会征促织,成不敢敛户口,而又无所赔偿,忧闷欲死。妻曰:“死何裨益?不如自行搜觅,冀有万一之得。”成然之。早出暮归,提竹筒铜丝笼,于败堵丛草处,探石发穴,靡计不施,迄无济。即捕得三两头,又劣弱不中于款。宰严限追比,旬余,杖至百,两股间脓血流离,并虫亦不能行捉矣。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摊派;qì;1.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促织祸患起于宫廷,为满足宫中斗蟋蟀之乐而“岁征民间”,一头促织会带来“辄倾数家之产”的后果。

B.第1段围绕着征集促织,充分地表现了官府的贪鄙、“游侠儿”的居奇、里胥的刁猾。

C.面对征促织,成名既“不敢敛户口”,又“无所赔偿”,形势逼迫下,只好自行捕捉,又无所得,苦受杖刑,只有“转侧床头,惟思自尽”。

D.第1段是故事的开端,为全文做了铺垫;第2段点出成名因“征促织”而遭受的苦难,是故事的发展。

【解析】选D。第1段是故事的背景,第2段是故事的开端。;2.下列对文中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A.游侠儿:这里指游手好闲、不务正业的年轻人。

B.里胥:管理县里事务的小吏。

C.丁口,即人口。丁,即成年男子。

D.旧时地方官限期交税、交差等,过期以杖责、监禁等方式继续追逼,叫“追比”。

【解析】选B。里胥:管理乡里事务的小吏。;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有华阴令欲媚上官,以一头进,试使斗而才,因责常供。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人迂讷,遂为猾胥报充里正役,百计营谋不能脱。

译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间,帘内掷一纸出,即道人意中事,无毫发爽。成妻纳钱案上,焚拜如前人。食顷,帘动,片纸抛落。拾视之,非字而画:中绘殿阁,类兰若。后小山下,怪石乱卧,针针丛棘,青麻头伏焉。旁一蟆,若将跳舞。展玩不可晓。然睹促织,隐中胸怀。折藏之,归以示成。

;3、时村中来一驼背巫,能以神卜。成妻具资诣问。见红女白婆,填塞门户。入其舍,则密室垂帘,帘外设香几。问者爇香于鼎,再拜。巫从旁望空代祝,唇吻翕辟,不知何词。各各竦立以听。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