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4节《运动的相对性》教学设计
教材分析
《运动的相对性》是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五章第四节的内容,在第二节学习了运动快慢的基础上,再对运动的一般特征进行总结。全文始终与日常生活紧密联系,有利于激发学生去了解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运动现象,体现了教材内容从生活到物理,再从物理到社会的设计理念。
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是本节的重点和难点。为了突破难点,课程设计了大量的事例、活动由学生讨论和分析,在学生头脑中建构机械运动和参照物的概念及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知识。使学生理解,参照物选择不同,对于同一物体运动的描述会有所不同。从而使学生知道物质世界是运动的,静止是相对的。
学情分析
在自然界,一切的物体都在不停的运动,在各种各样的运动中,机械运动最普遍,最简单,学生也最熟悉。但是学生对运动的理解简单,没有形成物理中正确的物理概念。通过引导和学生的观察,想象和讨论,认识运动是宇宙中的普遍现象,运动和静止是相对的。
三、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知道机械运动。
(2)知道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组织学生分析、讨论,得出描述运动需要选择参照物。
(2)组织学生对生活中具体事例进行讨论,理解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学习运动相对性知识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进一步认识物理学对人类生活的影响,体验物理知识的价值。
四、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机械运动。
难点:运动和静止的相对性。
教学过程
(1)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导语:日出日落、斗转星移、风云变幻、川流不息。我们生活在运动的世界里,观看视频,得出结论。
结论:运动是一种普遍存在的现象。
教授新课
1.运动和静止
火车动了吗?观看视频,讨论火车动了没。通过课堂讨论,总结相关概念。
机械运动:一个物体相对于另一个物体位置的改变,称为机械运动,简称运动。
参照物:用来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的另一个物体。
相对静止:相对于参照物位置不变。
通过课堂讨论二:如何判定物体是否运动?完成课本P118页习题。
2.运动的相对性
游云西行而谓月之东驰
运动的相对性:由于参照物选取不同,同一个物体可以是静止的或者是运动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例题讲解。
运动的相对性的应用
空中加油风洞实验太空对接同步卫星
课堂小结
1.运动和静止的概念
2.参照物
3.如何判断物体是静止还是运动
4.运动的相对性及其应用
课后作业
必做题:1-15题
选做题:16-17题
板书设计
5.4运动的相对性
1.机械运动
2.参照物
3.静止
4.如何判断物体是运动还是静止
5.运动的相对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