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2/NUMPAGES2
专题06修辞手法
1.下列句子中,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山舞银蛇,原驰蜡象,欲与天公试比高。
B.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C.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D.悄悄的我走了,正如我悄悄的来;我挥一挥衣袖,不带走一片云彩。
答案:B。
解析:A项使用比喻和比拟;B项通过三个结构相似、语气一致的句子,分别阐述菊、牡丹、莲的特点,是排比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列锦,将多个名词组合成画面;D项使用反复和拟人。
2.下列句子中,使用对偶修辞手法的是()
A.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B.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
C.我劝天公重抖擞,不拘一格降人才。
D.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答案:A。
解析:A项“落霞”对“秋水”,“孤鹜”对“长天”,“齐飞”对“一色”,句式整齐,对仗工整,是对偶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设问;C项未使用对偶;D项使用比喻。
3.下列句子中,使用设问修辞手法的是()
A.苟无岁,何以有民?苟无民,何以有君?
B.岱宗夫如何?齐鲁青未了。
C.安能摧眉折腰事权贵,使我不得开心颜?
D.难道他说得不对吗?
答案:B。
解析:A项使用反问;B项先提出“岱宗夫如何”的问题,然后回答“齐鲁青未了”,是设问的修辞手法;C项使用反问;D项使用反问。
4.下列句子中,使用反问修辞手法的是()
A.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B.不知细叶谁裁出,二月春风似剪刀。
C.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答案:A。
解析:A项意思是“谁说像小草那样微弱的孝心,能报答得了像春晖普泽的慈母恩情呢?”,通过反问强调母爱的伟大和难以报答,是反问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比喻;C项使用设问;D项使用夸张。
5.下列句子中,使用反复修辞手法的是()
A.盼望着,盼望着,东风来了,春天的脚步近了。
B.我喜欢春天的花,夏天的树,秋天的风,冬天的雪。
C.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天上的明星现了,好像点着无数的街灯。
D.山不在高,有仙则名。水不在深,有龙则灵。
答案:A。
解析:A项“盼望着,盼望着”重复使用,强调了对春天到来的急切盼望之情,是反复的修辞手法;B项使用排比;C项使用比喻;D项使用对偶。
6.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使用的是比拟。
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使用的是借代和互文。
C.“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使用的是排比。
D.“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使用的是设问。
答案:B。
解析:A项使用比喻;B项“管弦”代指音乐,“主人下马客在船”是互文,该项判断正确;C项使用对偶和设问;D项使用设问和比喻。
7.下列句子中,修辞手法不同于其他三项的是()
A.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B.欲把西湖比西子,淡妆浓抹总相宜。
C.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D.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使用比喻,将“五岭”“乌蒙”比作“细浪”“泥丸”,将“西湖”比作“西子”,将“洞庭山水”比作“白银盘”和“青螺”;D项使用借代,“孤帆”代指船。
9.下列句子中,运用了夸张和比喻两种修辞手法的是()
A.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C.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D.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答案:A。
解析:A项“三千尺”是夸张,极言瀑布之高,“疑是银河落九天”将瀑布比作银河,使用了比喻,该项符合要求;B项使用夸张;C项使用对偶;D项未使用夸张和比喻。
10.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排比修辞手法的是()
A.读书使人充实,讨论使人机智,笔记使人准确。
B.我是你河边上破旧的老水车,数百年来纺着疲惫的歌;我是你额上熏黑的矿灯,照你在历史的隧洞里蜗行摸索;我是干瘪的稻穗;是失修的路基。
C.一日之计在于晨,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D.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不知明镜里,何处得秋霜。
答案:D。
解析:A、B、C三项均使用排比,通过多个结构相似、内容相关的句子增强语势;D项使用夸张和设问。
11.对“问君何能尔?心远地自偏”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是()
A.反问
B.设问
C.对偶
D.借代
答案:B。
解析:该句先提出问题“问君何能尔”,然后给出答案“心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