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专题03 文学文化常识答案【中职专用】2024-2025学年高二语文下学期期末考点(高教版2023拓展模块下册).docx
文件大小:37.18 KB
总页数: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93千字
文档摘要

PAGE2/NUMPAGES2

专题03文学文化常识

1.以下关于作品体裁和语言风格对应合理的是()

A.《琵琶行》——古体诗,语言华丽雕琢,多用典故。

B.《六国论》——政论文,语言严谨,逻辑严密,论证有力。

C.《红烛》——现代自由诗,语言直白如话,口语化明显。

D.《可爱的中国》——书信体散文,语言冷峻犀利,批判性强。

答案:B

解析:A选项《琵琶行》语言通俗易懂,并非华丽雕琢且少用典故;C选项《红烛》是现代诗,语言优美且富有诗意,并非口语化明显;D选项《可爱的中国》语言饱含深情,充满对祖国的热爱与希望,并非冷峻犀利、批判性强。B选项《六国论》作为政论文,通过严谨的逻辑和有力的论证阐述观点,语言风格与之相符,所以选B。

2.下列作品中,作者所处时代与其他三项不同的是()

A.《过秦论》

B.《长亭送别》

C.《六国论》

D.《五代伶官传序》

答案:B

解析:《过秦论》作者贾谊是西汉人;《六国论》作者苏洵、《五代伶官传序》作者欧阳修均为北宋人,他们都处于古代中国的不同朝代的封建时期。而《长亭送别》是元代王实甫《西厢记》中的片段,元代在时间顺序上晚于西汉和北宋,所以选B。

3.关于下列作品的文学常识,表述有误的是()

A.《边城(节选)》以湘西茶峒为背景,描绘了田园牧歌式的生活,其作者沈从文是京派作家代表人物。

B.《炉中煤》运用拟人手法,将自己比作“炉中煤”,把祖国比作“年青的女郎”,表达爱国之情。

C.《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毛泽东的哲学著作,采用问答形式展开论述。

D.《阳燧照物》与《稻》都属于说明文,前者介绍光学知识,后者介绍农作物知识。

答案:D

解析:《阳燧照物》是笔记小品,主要记载古代光学现象相关内容,并非严格意义上的说明文;《稻》从题目推测可能涉及稻的相关内容,但未明确体裁一定是说明文。A、B、C选项表述均正确,所以选D。

4.以下作品中都属于诗歌体裁的一组是()

A.《琵琶行》《炉中煤》《红烛》

B.《长亭送别》《可爱的中国》《边城(节选)》

C.《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水经注〉序》

D.《六国论》《过秦论》《五代伶官传序》

答案:A

解析:《琵琶行》是古体叙事诗,《炉中煤》《红烛》是现代抒情诗,A选项均属于诗歌体裁。B选项中《长亭送别》是元杂剧片段,《可爱的中国》是散文,《边城(节选)》是小说;C选项中《社会历史的决定性基础》《人的正确思想是从哪里来的》是理论著作,《〈水经注〉序》是序文;D选项中《六国论》《过秦论》《五代伶官传序》均为议论文。所以选A。

5.下列关于作品创作背景和主题的表述,正确的是()

A.《过秦论》创作于秦朝末年,意在分析秦朝灭亡原因,为新政权提供借鉴。

B.《阿Q正传(节选)》创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旨在批判国民性,唤起民众觉醒。

C.《可爱的中国》创作于抗日战争时期,表达了方志敏对祖国抗战胜利的坚定信心。

D.《红烛》创作于新中国成立后,体现了诗人对新时代的赞美和奉献精神。

答案:B

解析:《过秦论》创作于西汉初期,A选项错误;《可爱的中国》创作于土地革命战争时期,C选项错误;《红烛》创作于20世纪20年代,早于新中国成立,D选项错误。B选项《阿Q正传(节选)》创作于新文化运动时期,通过塑造阿Q形象批判国民性,表述正确,所以选B。

6.以下关于作品中修辞手法的运用,分析错误的是()

A.《琵琶行》“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运用比喻,生动描绘琵琶声。

B.《炉中煤》“我为我心爱的人儿,燃到了这般模样!”运用拟人,赋予煤以人的情感。

C.《长亭送别》“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运用排比,渲染离别氛围。

D.《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运用夸张,强调创业艰难。

答案:D

解析:《六国论》“思厥先祖父,暴霜露,斩荆棘,以有尺寸之地”运用的是对偶和互文的修辞手法,并非夸张,通过简洁有力的语句描述先辈创业的艰辛。A、B、C选项对修辞手法的分析均正确,所以选D。

7.下列文学常识搭配不正确的是()

A.白居易——“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琵琶行》

B.鲁迅——“改造国民性”思想——《阿Q正传(节选)》

C.欧阳修——“唐宋八大家”之一——《五代伶官传序》

D.沈从文——“京派”文学代表——《阳燧照物》

答案:D

解析:《阳燧照物》并非沈从文的作品,沈从文的代表作是《边城》等,D选项搭配错误。A、B、C选项中作者、文学主张(或文学地位)与作品的搭配均正确,所以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