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房宫赋作者:杜牧
作者介绍杜牧,字牧之,号樊川,晚年住在长安城南的樊川别墅,后世称他为“杜樊川”。不但是晚唐时期的杰出诗人,也是那个时期著名的“文赋”和古文大家。诗歌方面,与李商隐并称为“小李杜”。古文方面,多为针砭时事的作品。在“赋”这种文体由骈骊趋向散文化的进程中作出了卓越的贡献,在“唐宋古文运动”中自觉的用古文的写作方法作赋,形成了区别于“汉赋”、“骈赋”的独特文体“文赋”(多用散文句法句式参差不齐、押韵更加自由、以才学、议论为赋)
过华清宫绝句三首(其一)长安回望绣成堆,山顶千门次第开。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江南春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泊秦淮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杜牧善于将个人对国家和民族命运的关切熔铸于诗情画意之中。他的诗歌作品与晚唐气象紧密结合,同样也体现了诗歌的现实主义传统精神。
写作背景本文写于唐敬宗宝历元年(825)。这时的唐王朝,藩镇割据,拥兵自重,宦官专权,民不聊生。唐敬宗李堪年少即位,好游乐,务声色,大兴土木,不理朝政。本文就是作者23岁时有感于时政而写的。这篇赋体散文,借古讽今,通过描述阿房宫的兴建及毁灭,生动形象地总结了秦王朝统治者骄奢亡国的历史经验,阐述了天下兴亡的道理,向唐朝同事者提出了警示,表达出一个封建时代正直文人忧国忧民、匡世济民的情怀。
【阿房宫】阿房宫,秦始皇所建造的宫苑,故址在今陕西省西安市阿房村。始建于秦始皇三十五年(前212年),因其前殿所在地为阿房,故称“阿房宫”。当时动用的役夫七十余万,工程浩大,耗费民力财力极多,加剧了当时的社会危机,导致农民起义的爆发。秦亡后,此宫为项羽所焚,现尚存夯土台基。
了解“赋”赋,是介于韵文和散文之间的一种文体。始于战国赵荀卿的《赋篇》,汉代成为一种特定的文学体裁。至唐代已散文化,称“文赋”“散赋”。其流变大致经历了骚赋、汉赋、骈赋、律赋、文赋各个阶段。它讲求字句的整齐和声调的和谐,描写事物极尽铺陈夸张之能事,而于结尾部分常发一点议论,以寄托讽喻之意。
《文心雕龙-诠赋》说:“赋者,铺也;铺采摛文,体物写志也。”艺术表现:注重铺陈内容重在:摹写事物讲究声韵之美抒发情感使用华丽词藻表达思想着上绚丽色彩(修辞)特点chī
缦回妃嫔媵嫱辘辘尽态极妍鼎铛锱铢在庾之粟粒呕哑囷囷骊山不霁何虹焚椒兰杳不知摽掠逦迤架梁之椽横槛参差鬟听课文,读准字音mànlùyánchēngzīzhūyǔsùōuyāqūncēncīchuánjiànlǐyǐpiāoyǎojiāojìhuányìngqiánglí
1、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来历?2、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外在形势?3、哪几句写的是阿房宫的本体构筑?细读课文,找出相应句子“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流入宫墙。”“五步一路,十步一阁……气候不齐。”
六王毕,四海一,蜀山兀,阿房出。覆压三百余里,隔离天日。骊山北构而西折,直走咸阳。二川溶溶,流入宫墙。五步一楼,十步一阁;廊腰缦回,檐牙高啄;各抱地势,钩心斗角。盘盘焉,囷囷焉,蜂房水涡,矗不知其几千万落。完结,灭亡数作动,统一山高而秃名作状,向北、向西水流缓缓的样子连接高大建筑物的走廊相当于“然”,…的样子萦绕,曲折形容建筑物高高耸立的样子座,所奔向比喻古义:宫室建筑的精巧;今义:指人各用心机,互相排挤名作状,像蜂房,像水涡
长桥卧波,未云何龙?复道行空,不霁何虹?高低冥迷,不知西东。歌台暖响,春光融融;舞殿冷袖,风雨凄凄。一日之内,一宫之间,而气候不齐。分辨不清名作动,出现彩虹古义:天气(雨雪阴晴);今义:一个地区的气象状况名作动,出现龙互文
妃嫔媵嫱,王子皇孙,辞楼下殿,辇来于秦。朝歌夜弦,为秦宫人。明星荧荧,开妆镜也;绿云扰扰,梳晓鬟也;渭流涨腻,弃脂水也;烟斜雾横,焚椒兰也。雷霆乍惊,宫车过也;辘辘远听,杳不知其所之也。一肌一容,尽态极妍,缦立远视,而望幸焉。六国王侯的女儿、孙女名作状,乘辇的方式名作状,在早上,在晚上乌青的云朵远远地成为指姿态的美好美丽久宠幸古义:明亮的星光今义:指行业中做出了成绩,出了名的人名作动,唱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