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大气的运动
第一节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教学设计)
备课组名称
高一地理
周次
本节
教学内容
3.3气压带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第一课时)
本节
教学目标
课程标准:用示意图,说明气压带、风带的分布,并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以及气候对自然地理景观形成的影响。
地理核心素养:
1.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2.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分析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3.掌握热带雨林、温带海洋、季风气候的形成原因、特点及分布;
4.运用示意图等手段,归纳分析影响气候形成的因素。
本节
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教学难点:分析气压带、风带对气候形成的作用。
本节内容
教学方法
讲授法
本节内容
课时安排
2课时
教
学
过
程
预
设
导入:
视频播放:伦敦城市风光
材料展示:伦敦位于英格兰东南部的平原上,跨泰晤士河,属温带海洋性气候,四季温差小,夏季凉爽,冬季温暖,冬无严寒夏无酷暑,空气湿润,多雨雾,秋冬尤甚,全年温和湿润。春季(3月底-5月)和秋季(9-10月),气温则维持在11-15℃左右。夏季(6-8月)气温在18℃左右,有时也会达到30℃或更高。冬季(11月-3月中旬),气温波动在6℃左右,空气潮湿而阴冷,会有罕见结冰情况。
提问:伦敦气候有什么特点?为什么?
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任务一:气压带对气候的影响
【自主思考】高压和低压分别盛行什么气流?哪个气压带更容易产生降水?
【自主思考】如果在单一赤道低压带、单一副热带高压带、单一副极地低压带、单一极地高压带控制下,区域气候有何特点?
任务二:热带雨林气候的特征、成因、分布
材料展示:赤道地区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盛行上升气流,形成终年高温多雨的热带雨林气候。热带雨林气候区全年皆夏,年平均气温在26℃左右,年降水量大都在2000毫米以上,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均匀。南美洲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并发育了世界上面积最大的热带雨林。
【合作探究】1.以亚马孙平原为例分析热带雨林气候的特点。
2.分析亚马孙平原形成地球上面积最为广大的热带雨林气候区的原因。
学生回答参考:
终年高温多雨。
亚马孙平原位于赤道附近,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终年受赤道低气压控制。
教师讲解:
1.终年高温多雨,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均匀。
2.大气环流:终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
太阳辐射:纬度较低,全年接受的太阳辐射多。
地形:西边是安第斯山脉,南、北分别是高原,东向大西洋敞开,面积广大。
【自主思考】热带雨林气候在全球分布的主要位置及主要成因。
(1)气候特征:全年高温多雨。
(2)主要分布:
南北纬10°之间,有些向风地带可延伸至更高纬度。
(3)主要成因:
全年受赤道低压带控制,太阳辐射强,空气对流运动强烈。
(4)热带雨林景观(视频播放)
任务三:极地气候的特征、成因、分布
【自主思考】如果在单一极地高压带控制下,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
学生回答参考:寒冷干燥。
教师讲解:
极地气候
(1)气候特点:终年严寒、降水稀少。
(2)主要分布:极地附近。
(3)主要成因:终年受极地高气压控制。
(4)景观:苔原带与冰原带图片展示
苔原气候:最热月平均气温0~10℃,有冬无夏,地面有苔藓、地衣等低等植物。
冰原气候:最热月气温在0℃以下,终年严寒,地面冰雪很厚。
二、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任务四:风带对气候的影响
【自主思考】不同风带控制会对气候形成产生哪些影响?
【自主思考】如果在单一信风带单、单一西风带、单一东风带控制下,区域气候有什么特点?
任务五: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成因、分布
材料展示:纬度40°—60°之间的大陆西海岸,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形成温带海洋性气候。这里年降水量一般在700-1000毫米,终年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冬不冷夏不热。
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形成,通常会叠加暖流的影响,其分布范围还受地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1.以欧洲西部为例分析温带海洋性气候的特点。
2.分析欧洲西部形成地球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的原因。
学生回答参考:
1.终年温和湿润。
2.全年盛行西风,受海洋暖湿气团的影响;欧洲西部平原开阔,沿岸暖流强大;西风从海洋带来的暖湿气流可深入内陆并且暖流还影响高纬度沿海地区,从而形成世界上范围最广的温带海洋性气候区。
教师讲解:
1.终年温和湿润,气温年变化较小,全年降水分配比较均匀。
2.大气环流:终年受盛行西风带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