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苏科版八年级物理第八章《力》背诵内容.doc
文件大小:36 KB
总页数:2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1.7千字
文档摘要

《力》背诵内容

1、力

⑴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⑵力产生的条件:①必须有两个或两个以上的物体;

②物体间必须有相互作用(可以不接触)。

⑶力的性质:物体间力的作用是相互的(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作用在不同物体上)。两物体相互作用时,施力物体同时也是受力物体。反之,受力物体同时也是施力物体。

⑷力的作用效果: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

⑸力的单位:力的国际单位是牛顿简称牛,用N表示。举例:拿两个鸡蛋所用的力约1N。,物理书约2N.

⑹力的测量:①测量力的大小的工具:弹簧测力计

②弹簧测力计的原理:在弹性限度内,弹簧的伸长量与所受的外力成正比

eq\o\ac(○,3)弹簧测力计使用方法:“选”:了解弹簧测力计的量程、分度值,选择合适的弹簧测力计;

“调”:将弹簧测力计按所需位置放好,指针是否指零,不在校正;

“测”:弹簧测力计受力方向沿着弹簧的轴线方向。

⑺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和作用点。

⑻力的表示方法:力的示意图: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把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表示出来,如果没有大小,可不表示。在同一个图中,力越大线段越长。

2、弹力

⑴弹性形变:物体受力发生形变,失去力又恢复到原来的形状的性质叫弹性形变。

⑵弹力:物体发生弹性形变而受到的力叫弹力。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具有弹性势能。

(3)产生条件:eq\o\ac(○,1)物体间直接接触,eq\o\ac(○,2)接触面发生形变。

3、重力

⑴重力的概念:地球附近的物体由于地球的吸引而受到的力叫重力。其施力物体是地球。

⑵重力大小的计算公式G=mg,其中g=9.8N/kg。它表示质量为1kg的物体所受的重力为9.8N。

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其应用是重垂线、水平仪分别检查墙是否竖直和桌面是否水平。

⑷重力的作用点——重心:重力在物体上的作用点叫重心。

质地均匀外形规则物体的重心,在它的几何中心上。如均匀细棒的重心在它的中点,球的重心在球心。

☆假如失去重力将会出现的现象:①抛出去的物体不会下落;②水不会由高处向低处流;③液体和大气不会产生压强。

4、摩擦力

⑴定义: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阻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⑶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有时起阻力作用,有时起动力作用。

⑷静摩擦力大小应通过受力分析,结合二力平衡求得。(平衡状态分析法)

⑸在相同条件(压力、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比滑动摩擦小得多。

⑹滑动摩擦力:

测量原理:二力平衡条件

②测量方法:把木块放在水平长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水平拉木块,使木块匀速直线运动,读出这时的拉力就等于滑动摩擦力的大小。

③结论: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压力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压力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计算公式f=uN。该研究采用了控制变量法。

由前两结论可概括为: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压力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5、应用:

⑴增大摩擦力的方法有:增大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滚动为滑动。

⑵减小摩擦力的方法有:减小压力、减小接触面粗糙程度、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3)物体的重力与质量成正比,弹簧的伸长量与拉力成正比。

6.重力和质量相关概念的对比:

物理量

关系

重力

质量

定义

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叫做重力

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物体的质量

符号

G

m

大小

随在地球上位置的改变而变化

不随物体所处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方向

竖直向下

没有方向

计算式

G=mg

m=ρV

国际单位

千克

测量工具

弹簧测力计

天平

联系

G=mg

力的示意图和力的图示

力的示意图是一种简略方法,只大致表示出力的方向。

力的图示从作用点开始沿力的方向画一线段,根据选定的标度和力的大小按比例确定线段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