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docx
文件大小:1.64 MB
总页数:14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7.53千字
文档摘要

第PAGE1

第PAGE1页共NUMPAGES14页

答案第=page11页,共=sectionpages22页

2025年中考道德与法治模拟考试卷(附带答案)

(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学校: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填写好自己的姓名、班级、考号等信息

2.请将答案正确填写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考试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3.道德与法治试卷共4页,满分50分。

第I卷(选择题)

一、单选题

1.一位哲人曾经说过,人是能思想的苇草。虽然生命有时像苇草一样脆弱,但思想使我们强大。人之所以能够统领世界,并不是我们比其他动物强大,而是因为我们最具有智慧。这说明(???)

A.人生太短,要尽快成熟

B.成长不仅是身体还有思想

C.心智成熟,就能避免挫折

D.思想让人成为大自然的主宰

2.北京时间2024年5月28日18时58分,经过约8.5小时的出舱活动,神舟十八号乘组航天员叶光富、李聪、李广苏密切协同,在空间站机械臂和地面科研人员的配合支持下,完成了空间站空间碎片防护装置安装、舱外设备设施巡检等任务。航天员叶光富、李广苏已安全返回问天实验舱,出舱活动取得圆满成功。这告诉我们(???)

①美好的集体要重视合作而非竞争

②美好的集体是充满关怀与友爱的

③美好集体的建设要围绕共同目标,善于分工合作

④美好集体的建设需要每个人的智慧和力量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3.1924年,在北京蒙藏学校成立了中国共产党历史上第一个由蒙古族党员组成的党支部。2023年,内蒙古包头市艺术剧院创作话剧《蒙藏学校》,艺术化呈现了革命青年追求真理、投身民族解放的历程,生动诠释了红色基因的传承与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凝聚。材料表明(???)

①革命精神传播必须依托文艺创作等创新性载体

②活化红色资源有利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③少数民族的支持是中国革命胜利的决定性因素

④中国共产党始终是民族团结进步事业的领导核心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新修订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自2025年3月1日起施行,标志着我国文物保护进入依法治理的新阶段。该法第一条规定,根据宪法,制定本法。这说明(???)

①宪法是一切组织和个人的根本活动准则

②宪法是其他法律的立法基础和立法依据

③文物保护法是我国宪法的重要组成部分

④我国不断完善加强文物保护的法律体系

A.①④ B.②④ C.②③ D.①③

5.2024年初,电影《第二十条》热映,引起广泛关注。对影片中“一次犯罪污染的是一条河流,一次错误的裁决污染的是整个水源”的台词理解正确的是(???)

A.同违法犯罪分子作斗争,只是成年人的责任

B.司法机关要依照法律规定独立行使监察权

C.司法机关应公正司法,维护社会公平正义

D.制度保障公平,正义是社会制度的重要价值

6.下列“微行为”的“微点评”,正确的是(???)

选项

微行为

微点评

A

某市一中为回族师生开设清真食堂

不利于民族团结

B

李老师在校园内宣传宗教思想

坚持宗教信仰自由

C

小明帮助班里的少数民族同学学习

尊重少数民族的风俗习惯

D

内蒙古蒙古族学生积极学习国家通用语言文字

自觉履行义务

A.A B.B C.C D.

7.聂海胜是矢志报国、三巡太空的英雄航天员,是我国首位在轨100天的航天员。面对艰巨繁重的空间站运营阶段各项任务,他坚定表示:“我的使命是圆满完成任务,只要祖国和人民需要,我就义无反顾做好一切准备……”以下对他的评价恰当的有(???)

①彰显爱国主义,面对责任不言代价与回报②把奋斗书写在岗位上,成就有价值的人生

③运用诚信智慧,弘扬诚信文化④积极探索创新方式,努力提升个人的素质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8.恩施州是多民族居住地,有土家族、苗族、侗族、汉族、回族、蒙古族、彝族、纳西族、壮族等29个民族,少数民族人口占总人口的54%。各族习俗相互影响,文化相互交融,发展互相促进,和谐相处、亲如一家。这给我们的启示是(???)

①各族人民要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②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③维护和促进民族团结是每个公民的权利

④我国形成了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

A.①②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9.近年来,在共建“一带一路”框架下,中国始终秉持人类命运共同体意识,积极推动科技创新,助力各国培养更多技术人才,谋求互利共赢,共同开创世界的美好未来。由此可见(???)

①中国顺应合作与发展的时代主题,促进各国科技创新发展

②中国积极拥抱世界,担当大国责任

③中国高举和平、发展、合作、共赢的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