描写中秋节的作文800字:嫦娥奔月的故事
中秋节一直是描写和赞美的对象,自古便有嫦娥奔月的故事,流
传至今,影响深远。下面是橙子整理的描写中秋节的800字作文,分
享给大家!
嫦娥奔月的故事
“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不知天上宫阙,今昔是何年?……”
农历八月十五日,是我国传统的中秋节,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
第二大传统节日。八月十五恰在秋季的中间,故谓之中秋节。我国古
历法把处在秋季中间的八月,称谓“仲秋”,
所以中秋节又叫“仲秋节”。从小就听着奶奶讲着嫦娥奔月的故
事:
——相传远古时候天上有十日同时出现,晒得庄稼枯死,民不聊
生。一个名叫后羿的英雄,力大无穷,他同情受苦的百姓,登上昆仑
山顶,一气射下九个太阳,人们因此得以安居乐业。不料,被射落的
九个太阳皆是天帝之子,天帝便恼怒地将后羿和妻子嫦娥贬入凡间。
西王母同情后羿的遭遇,就把长生不老药送给他。后来心术不正的逢
蒙趁后羿率众外出狩猎之机,逼嫦娥交出不死药。嫦娥知道自己不是
对手,当机立断将药一口吞下。随后,嫦娥就轻飘飘向天上飞去,由
于嫦娥牵挂着丈夫,便飞落到离人间最近的月亮上成了仙……
而今天正是中秋节,抬头看天,今年八月,月亮的那张像孩子一
样善变的脸在悄悄地发生着变化,由小芽儿慢慢变胖,象一张刚刚拉
开的弓,再变再变,慢慢更像一面镜子了。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1
往年的中秋节都是因没有时间,吃的月饼全是从超市中买来的;
而今年国家把中秋节定为法定节假日,为此,我们家专门买来了做月
饼要用的原料,准备要自己来做月饼。
晚上6点左右我们便开始做月饼了,首先奶奶按比例将白糖浆、
碱水、生油、面粉一点点的融合在一起。接着,爸爸把和好的面揪成
大小相同的小面团,并擀成一个个面饼待用。而我也没闲着,我把豆
沙捏成小圆饼,包入鸭蛋黄,裹紧成馅团。而妈妈则将馅团包入擀好
的面饼内,揉成面球。随后我又拿出准备好的一个木制月饼模具,放
入少许干面粉,将包好馅的面团放入模具中,压紧、压平。然后再将
其从模具中扣出。望着已经初步成型的月饼,我的脸上不由自主地露
出了笑容。接着,妈妈又把月饼放入烤盘内,用毛刷刷上一层调好的
蛋汁再放入烤箱中烤制。
过了20分钟后,月饼终于做好了,妈妈小心翼翼地将月饼从烤
箱中取出。看着金黄发亮的月饼散发着沁入的香味,我们都会心地笑
了起来。
我抢先抓起一块还冒着热气的月饼,一口咬了下去,“啊!好烫!
嗯?不过,真的好好吃耶!”我不禁赞叹道。“呵呵、呵呵”大家被我
逗得哈哈大笑……
晚上,一家人围坐在露台上,吃着自己做的月饼,微风拂面,抬
头赏月,谈笑风生,好一幅融洽美满的全家福啊!
中秋团圆节
中秋节是中国传统节日,为每年农历八月十五。八月为秋季的第
来源网络,搜集整理,仅供参考学习2
二个月,古时称为仲秋,因处于秋季之中和八月之中,故民间称为中
秋,又称秋夕、八月节、八月半、月夕、月节,又因为这一天月亮满
圆,象征团圆,又称为团圆节。
“中秋”一词,最早见于《周礼》。根据我国古代历法,农历八
月十五日,在一年秋季的八月中旬,故称“中秋”。一年有四季,每
季又分孟、仲、季三部分,三秋中第二月叫仲秋,故中秋也称为“仲
秋”。到魏晋时,有“谕尚书镇牛淆,中秋夕与左右微服泛江”的记
载。直到唐朝初年,中秋节才成为固定的节日。《唐书·太宗记》记
载有“八月十五中秋节”。中秋节的盛行始于宋朝,至明清时,已与
元旦齐名,成为我国的主要节日之一。这也是我国仅次于春节的第二
大传统节日。
根据我国的历法,农历八月在秋季中间,为秋季的第二个月,称
为“仲秋”,而八月十五又在“仲秋”之中,所以称“中秋”。中秋节
有许多别称:因节期在八月十五,所以称“八月节”、“八月半”;因
中秋节的主要活动都是围绕“月”进行的,所以又俗称“月节”“月
夕”;中秋节月亮圆满,象征团圆,因而又叫“团圆节”。在唐朝,中
秋节还被称为“端正月”。关于“团圆节”的记载最早见于明代。《西
湖游览志余》中说:“八月十五谓中秋,民间以月饼相送,取团圆之
意”。《帝京景物略》中也说:“八月十五祭月,其饼必圆,分瓜必牙
错,瓣刻如莲花。……其有妇归宁者,是日必返夫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