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百家争鸣很多争鸣思想学派争相发表意见百家争鸣
1.名片信息姓名时期地位经历著作阅读教材P38页,完成老子的名片信息。姓李名耳春秋后期道家学派的创始人《老子》(又称《道德经》)做过周朝的史官,管理王室的典籍一、老子
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道德经》顺应自然我无为,而民自化;我好静,而民自正;我无事,而民自富;我无欲,而民自朴。——《道德经》“无为而治”无为并不是不为,而是不过多的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万物都有对立面,对立的双方可以相互转化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道德经》2.思想主张:
合作探究:“天地无人推而自行,日月无人燃而自明,星辰无人列而自序,禽兽无人造而自生,此乃自然为之也,何劳人为乎?”——《孔子问礼》万物运行有其自然的法则,人们应顺应自然材料一:阅读下面的材料,探究它们体现了老子怎样的思想主张?材料二:民之饥,以其上食税之多,是以饥。民之难治,以其上之有为,是以难治。民之轻死,以其求生之厚,是以轻死。老子的“无为而治”是指统治者什么都不做么?对此你有何认识?不是。无为并非放任不管,而是不妄为,让万物按自然规律发展,顺应自然,不过多干预、充分发挥民众自我能动性。
年代国籍创立的学派核心思想政治主张教育成就相关著作1.阅读书本P39,完成下面的表格。春秋后期鲁国儒家学派创始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仁”以德治国,反对苛政《论语》孔子创办私学;有教无类;因材施教二、孔子和儒家学说“仁者爱人”
樊迟问仁仲弓问仁子张问仁颜渊问仁子贡问仁《论语》一书中“仁”字合计出现了109次孔子的核心思想是“仁”,将“仁”作为处理人与人关系的最高行为准则和道德规范。
典故赏析:孔子过泰山侧,有妇人哭于墓者而哀,夫子式而听之,使子路问之,曰:“子之哭也,壹似重有忧者。”而曰:“然。昔者吾舅死于虎,吾夫又死焉,今吾子又死焉。”夫子曰:“何为不去也?”曰:“无苛政。”夫子曰:“小子识之:苛政猛于虎也。”——摘自《礼记·檀弓下》二、孔子1.思想主张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共之。——《论语》反对苛政以德治国
(3)孔子的教育主张有教无类,招收不同出身的学生,促进了教育在民间的发展。学生身份司马耕贵族颜回、子路平民公孙龙楚国人材料一《论语》记载:“孔子对学生不分贫富贵贱,比较贫寒的学生只要交得起十条干肉就可以接受教育。”材料二学生冉求胆小,遇事退缩,孔子有针对性的教育他,凡事要抓紧,马上去做。学生仲由敢作敢为,但不够稳重。孔子怕他冒失,就叮嘱他凡事要请教父兄后再做。材料三“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是知矣。”“三人行,必有我师焉。”材料四“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创办私学,打破了贵族和王室垄断教育的局面。因材施教谦虚好学“温故而知新”
孔子追逐一生未能把他的理想与理论变成现实。在他死后700年,汉武帝正式把儒家学说奉为唯一的官方学说。自此,历代帝王纷纷效法。到7世纪,唐朝大兴孔庙,孔子被奉为“圣人”。孔子逐步从人走向神。4.孔子的影响1994年山东曲阜孔庙、孔林、孔府入选《世界遗产名录》孔子学院全球分布图①孔子是儒家学派创始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和教育家;②孔子的学说对中国古代的发展有非常重要的影响,他提出的一些道德规范对中国社会的发展也具有深远的影响。
百家:“诸子百家”,即各种思想学派。争鸣:指发表见解,争论和辩难;1.背景:战国时期,社会急剧变化,许多问题亟待解决,各学派纷纷著书立说,发表意见,并相互辩论,形成了“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社会大变革治国?提出各种政治主张和治国方略三、百家争鸣
2.初识诸子墨子(墨翟)墨家创始者孟子(孟轲)儒家继承人庄子(庄周)道家继承人韩非子(韩非)法家集大成者荀子(荀况)儒家继承人“诸子百家”如何“争鸣”?各学派在思想上、政治上的观点不同,学派之间展开激励的辩论,相互抨击;同时,又相互影响,取长补短。思想文化的繁荣局面
墨子墨家——墨子代表人物思想主张兼爱、非攻选贤用能提倡节俭天下兼相爱则治,交相恶则乱。是故国有贤良之士众,则国家之治厚……故大人之务,将在于众贤而已。传说墨子设计过的“飞机”
仁政学说“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认为得民心者得天下,反对一切非正义的战争儒家——孟子代表人物孟子思想主张孟子(约公元前372年-公元前289年),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鲁国人。中国古代著名思想家、教育家。儒家的主要代表之一。提出“春秋无义战”,反对战争,“仁政”治国,轻徭薄赋,爱护自然资源。
主张实行“礼治”,明确尊卑等级。儒家——荀子代表人物荀子思想主张
道家——庄子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