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1课明清时期的科技与文化
国学习目标
2022年课程标准学习目标
1.掌握明清时期在科技、建筑、思想、文学方面取得的成。(史料实证、
通过了解《本草纲目》《天
时空观念)
工开物》《农政全书》,认
2.运用相关图文史料,分析明清时期科技名著、建筑、文学名著的地位与
识明朝的科技成及其影
特点。(唯物史观、历史解释)
响;通过了解小说、戏曲的
3.学习科学家们对科学不懈追求的进取精神;从思想主题和艺术表现手法
繁荣,知道明清时期文学艺
上,鉴赏《红楼梦》和京剧艺术,培育审美情趣和文化自信。(家国情怀、
术的特色。
史料实证)
预习导学
自主学习任务一:科技名著
设问1:明清时期我国的科技名著有哪些?分别是哪个领域的?有何影响?
1.《本草纲目》(药物学)
(1)作者:,明朝杰出的药学家
(2)内容:《本草纲目》全书约190万字,共记载1800多种,比前人所记载的增加370多种;
收录药方11000多个,比前人所收录的增加4倍;还附有1100多幅药物形态图。
(3)影响:这部巨著总结了我国古代成就,丰富了我国药学宝库,在世界药史上占有重要
地位。
(4)传播:《本草纲目》自问世后广为,还传入日本和朝鲜,以后又陆续被翻译成拉丁文、法
文、俄文、德文、英文等多种文字。
2.《农政全书》(农书)
(1)作者:明朝科学家
(2)内容:约70万字,分为、田制、农事、水利等类。
(3)影响:《农政全书》全面总结了我国古代_________生产的先进经验、技术革新和作者关于农学的
研究成果,是一部重要的农业科学巨著。
3.《天工开物》(科技名著)
(1)作者:明朝
(2)内容:这部书把各生产部门分为18类,几乎涵盖了当时我国农业和的所有生产、加工部门。
(3)影响:《天工开物》一书,对我国古代的农业和手工业生产技术进行了全面的,记述了中
国在当时世界上具有先进水平的科学技术,被誉为“中国_________的工艺百科全书”。
自主学习任务二:明长城和北京城
设问2:明长城修建的目的是什么?修建概况如何?北京城的营建过程、结构、特点分别是?
1.明长城:
(1)目的:为了防御北方族南扰
(2)概况:东起边、西至嘉峪关,总长万余里的明长城。明长城以为主体,由关隘、
城台、烽火台等组成,沿线设立卫所,驻扎军队,开展,并修建了相连的道路,形成一个完整的
军事体系。
2.北京城:
(1)营建过程:在_________基础上,明朝从1406年开始对北京城进行大规模的营建,1420年基本建成,
次年正式迁都。清军入关后,对北京城进行持续改建。
(2)结构:北京城有、皇城、内城和外城。宫城即,今称故宫,建筑总面积16万余
平方米,有殿宇超过9000间。
(3)特点:整个北京城平面呈_________形,由一条北起钟鼓楼、南到永定门的纵贯,从宫城到
外城以这条中轴线对称展开,形成了、完整和谐的巨大建筑群。
自主学习任务三:明清的思想家
设问3:明清时期有哪些著名的思想家?他们的思想主张是什么?
1.王守仁:明中期的思想家王守仁认为是万物的主宰,提倡“心即理”“”和“致良
知”,影响很大。
2.明末清初思想家:代表人物有黄宗羲、和王夫之等。黄宗羲激烈反对君主________制度,称
“为天下之大害者,君而已矣”。他批判“君为臣纲”的封建教条。顾炎武把“亡国”与“亡天下”作区
分,认为改朝换代是亡国,文化沉沦是,故“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耳矣”。王夫之是朴
素________主义思想家,认为社会是发展的、进化的,不能泥古不化、厚古薄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