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一单元+先秦时期:从中华文明的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课件--2026届高三统编版(2019)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上一轮复习.pptx
文件大小:75.73 MB
总页数:10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24万字
文档摘要

切忌自以为知,细节决定高度。

第1讲第一单元

先秦时期:从中华文明起源到早期国家的形成与发展史前文明/石器时代夏商西周东周/春秋战国原始社会奴隶社会社会转型

结合课程标准,明确复习要点:(学案做好圈画)课程标准核心要点1.通过了解石器时代中国境内具有代表性的文化遗存,认识中华文明的起源以及私有制、阶级和国家产生的关系。(5年22考)2.通过甲骨文、青铜铭文及其他文献记载,了解早期国家的特征。(5年24考·江苏2考)3.了解夏商周时期政治体制的变化。(选必·5年16考·江苏1考)4.了解远古至夏商周时期食物生产、劳作方式、商业贸易与社会生活。(选必·5年8考·江苏1考)5.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萌芽的表现。(选必·5年5考)1.文明起源:石器时代的文化遗存、中华文明起源的特点、文明产生的标志。2.早期国家:夏商周国家治理、宗法制与分封制、夏商周土地制度及社会生产。

(2023·天津卷,1)有学者把中国古代国家的起源与发展划分为三个阶段,并将第一个阶段形容为“满天星斗”,第二个阶段为“月明星稀”,第三个阶段为“皓月凌空”。与“月明星稀”的形容相类似的是()A.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B.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C.早期国家的基本形态D.大一统国家典型形态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月明星稀”即早期国家兴起与发展时期,这一阶段中原出现了夏、商、西周等奴隶制国家,周边还有很多的方国部族,故选C项;“满天星斗”形容的是不同文明如星斗散布于中国大地,与之相对应的是原始群落的分布形态或部族林立的邦国形态,排除A、B项;“皓月凌空”是指秦汉以来,中国进入中央集权的大一统帝国时代,多元文化融为一体,排除D项。C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概念】多元一体:“多元”强调中华各区域文化同中有“异”,即强调“个性”;“一体”则强调中华各区域文化异中有“同”,即强调“共性”。中华文明多元一体的发展历程:新石器时代:奠定基础;战国时期:多元一体格局正式形成;秦朝:多元一体格局被大一统的政治所巩固。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刘雯?5/6?11:22:50阅读史料,回答问题:提取历史信息,并说明史料价值?神农“斫木为耜,揉木为耒,耒耜之利,以教天下”。——《易经·系辞》神农“始作耒耜,教民耕种”——《礼·含文嘉》二重证据法:由国学大师王国维最早提出,即纸上之材料(传世文献)与地下之新材料(考古发掘)相互印证,使某部分证明为信史。刀耕火种——石器锄耕

1.(考古发现中的历史)据考古发现,距今约5000—4000年,黄河上游齐家文化出现青铜器,长江中下游良渚文化出现祭祀的玉器,北方草原又出现了以打制精细石器为主的新石器文化。这反映出()A.中华文明具有多元特点B.世界各区域文明中我国最早C.自然环境决定文化的发展D.家国一体的早期政治形态根据材料信息可知,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北方草原地区的文化遗址分别出土了青铜器、玉器、打制精细石器,这表明黄河流域、长江流域和北方草原都是中华文明的发祥地,体现了中华文明的多元特点,故选A项。A浙江良渚文化出土的玉琮四川金沙文化出土的玉琮甘肃齐家文化出土的玉琮

知识点一石器时代的古人类和文化遗存(中华文明的起源—奠定多元一体的发展基础)学案【重点探究】主题一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视角1文化遗存的价值[获取与解读能力]史料一六大考古学文化区系示意图——苏秉琦《中国文明起源新探》(1)阅读史料一示意图,人类文化遗址在时间和空间上体现中华文明起源的哪些特点?(4分)?①中国文明历史悠久、源远流长。②多元性。不仅黄河、长江流域有分布,海河、珠江等大河流域都是重要的发源地。③具有鲜明的本土特点(本土性)。独立发展,自成体系。

学案【重点探究】主题一多元一体——中华文明的起源史料二六大区系并不是简单的地理划分,主要着眼于其间各有自己的文化渊源、特征和发展道路。中原地区是六大区系之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