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5年古典文学阅读与写作考试试卷及答案
一、阅读理解(30分)
阅读以下古典文学作品片段,回答问题。
1.《离骚》节选
帝高阳之苗裔兮,朕皇考曰伯庸。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皇览揆余初度兮,肇锡余以嘉名:名余曰正则兮,字余曰灵均。纷吾既有此内美兮,又重之以修能。扈江离与辟芷兮,纫秋兰以为佩。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日月忽其不淹兮,春与秋其代序。惟草木之零落兮,恐美人之迟暮。不抚壮而弃秽兮,何不改乎此度?乘骐骥以驰骋兮,来吾道夫先路!
(1)这段文字出自哪位作者的哪部作品?请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中的“摄提贞”指的是什么?(2分)
(3)请解释“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中的“汩余”和“年岁”分别指什么?(2分)
(4)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2分)
2.《诗经·国风·周南·关雎》
关关雎鸠,在河之洲。窈窕淑女,君子好逑。参差荇菜,左右流之。窈窕淑女,寤寐求之。求之不得,寤寐思服。悠哉悠哉,辗转反侧。
(1)这段文字出自《诗经》中的哪一篇?请简要概括其主题。(2分)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是指什么动物?(2分)
(3)请解释“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的“窈窕”和“淑女”分别指什么?(2分)
(4)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举例说明。(2分)
二、文言文翻译(30分)
1.《左传·僖公二十五年》
晋侯召伯宗,使辞秦师,曰:“君实不欲,固不得已。然晋国,天之所置也,未可废也。且子以君命,辱秦君,又不能辞,其何面目以归?”
(1)请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2.《史记·项羽本纪》
项籍乃悉引兵渡河,皆沉船,破釜甑,烧庐舍,持三日粮,以示士卒必死,无一还心。
(1)请将这段文字翻译成现代汉语。(6分)
三、诗歌鉴赏(30分)
1.《杜甫·春望》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请分析这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6分)
2.《苏轼·赤壁赋》
壬戌之秋,七月既望,苏子与客泛舟游于赤壁之下。清风徐来,水波不兴。举酒属客,诵明月之诗,歌窈窕之章。少焉,月出于东山之上,徘徊于斗牛之间。白露横江,水光接天。纵一苇之所如,凌万顷之茫然。浩浩乎如冯虚御风,而不知其所止;飘飘乎如遗世独立,羽化而登仙。
(1)这首诗的主题是什么?请简要分析。(6分)
(2)请分析这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6分)
四、写作(40分)
请以“岁月如歌”为题,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作文。要求:立意明确,结构完整,语言流畅。
本次试卷答案如下:
一、阅读理解
1.(1)这段文字出自屈原的《离骚》。主题:表达了作者对美好理想的追求和对现实社会的不满,以及对个人命运的感慨。
(2)“摄提贞于孟陬兮,惟庚寅吾以降”中的“摄提贞”指的是天干地支纪年法中的天干。
(3)“汩余若将不及兮,恐年岁之不吾与”中的“汩余”指的是自己,“年岁”指的是时光。
(4)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比喻、拟人、排比等修辞手法。例如,“摄提贞于孟陬兮”中的比喻,“汩余”和“年岁”的拟人,“朝搴阰之木兰兮,夕揽洲之宿莽”中的排比。
2.(1)这段文字出自《诗经·国风·周南·关雎》。主题:描写了男女之间的爱情。
(2)“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雎鸠”是指一种水鸟。
(3)“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的“窈窕”指的是女子的美好,而“淑女”则是指品德高尚的女子。
(4)这段文字中,作者运用了比兴、对仗等修辞手法。例如,“关关雎鸠,在河之洲”中的比兴,“窈窕淑女,寤寐求之”中的对仗。
二、文言文翻译
1.(1)晋侯召伯宗,让他去辞谢秦师,说:“您实在不愿意,但不得已而为之。然而晋国,是上天所安排的,不可废弃。而且您以君主的命令,屈尊秦君,又不能推辞,您有何面目回去?”
解析思路:理解原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2.(1)项籍于是率领全部军队渡过黄河,都把船只沉没,砸破炊具,烧毁房屋,只带三天口粮,以此向士兵表示必死的决心,没有一个人有返回的心思。
解析思路:理解原文中的关键词汇和句子结构,将其翻译成现代汉语。
三、诗歌鉴赏
1.(1)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了对国家破败的悲痛和对和平生活的向往。
解析思路:分析诗歌中的意象、情感和主题。
2.(2)这首诗中的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拟人、夸张等。例如,“国破山河在”中的比喻,“感时花溅泪”中的拟人,“烽火连三月”中的夸张。
解析思路: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并解释其作用。
1.(1)这首诗的主题是:表达了作者对人生无常和宇宙奥秘的感悟。
解析思路:分析诗歌中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