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州文化
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
刘子恒
河南省郑州市第十一中学
摘要:戊戌变法,又称维新变法,是中国资产阶级救亡图三、重要原因之二:维新派缺乏完整的组织体系。
存的第一次大的尝试,对清末的政治局势以及社会风气都产生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较为弱小,这就预示着维新派必须寻
了十分巨大的影响。但是,因为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与妥协性这找其他力量支持维新变法。在维新派组织的支持变法的组织中,
一根本原因,以及保守派势力顽固,维新派缺乏正确的理论指有地主阶级的洋务派,有支持变法的君主光绪帝载湉,部分投
导和完整的组织体系,变法操之过急等这些重要原因,导致了机分子如袁世凯。这些人的目的各不相同,因此将他们团结在
戊戌变法运动的失败。极其困难。而且,维新派内部分化也非常严重。就如维新变法
关键词:戊戌变法;失败原因分析的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新学伪经考》和《孔子改制考》两本
书来说,严复赞成保国保种但反对保教;章太炎主张维新但是
一、根本原因: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反对独尊今文经,后终因学术分歧而离开《时务报》,另办《经
自秦在公元前221年建立了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封建王朝,世报》;谭嗣同虽对其表示赞同,但也对“伪经、改制”之论
到戊戌变法发生的1898年,中国的封建制度已经有了2000多并不完全赞同[1]P(441);在思想无法统一的情况下,形成完整的组
年的历史。经过如此长时间演变,中国的封建制度在整个社会织体系显得更加困难。
中已经根深蒂固。正因如此,中国的资产阶级萌芽从发展的一四、重要原因之三:维新派改革操之过急。
开始就受到了极大的阻碍。再加之自然经济和小农经济仍旧占维新变法仅仅进行了103天,但光绪帝却颁布了一百多条
据统治地位,近代中国资产阶级的发展更加困难。到戊戌变法诏令。这些措施内容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各个方面,
时,中国资产阶级的力量仍很弱小,掌握政局的大多是封建官这种四面出击,不分轻重缓急、齐头并进的改革措施,如大雨
僚。梁启超曾将当时的官僚分为三类:第一种是“懵然不知所倾盆浇得人们无所适从。就连外国人办的《字林西报》也评论
谓五洲者。告以外国之名,犹不相信;语以外患之危,则曰此到:“维新党在各个部门都实行大刀阔斧的改革工作,直到举世
汉奸之危言耸听”。第二种是知道外患可忧,“然自顾七八十之都为之震动,认为比起这个青年的中国来,就是日本的维新速
老翁矣,风烛残年,但求此一二年之无事,此后虽天翻地覆,度也膛乎其后”。如此激进的改革措施,必然会引起社会的强烈
而非吾身之所及见矣”。第三种是即使我在位时亡了国,“而小反弹;再加之维新派的权力来源不稳,改革经验不充足,最终
朝廷一日尚在,则吾富贵一日尚在,今若改革之论一倡,则吾导致了1898年9月21日的戊戌政变。
目前已失舞弊之凭藉,且自顾老朽不能任新政,必见退黜,故五、重要原因之四:维新派没有军事力量。
出力死争之”。[1](190)由此可见,在官场之中,维新派力量十分光绪皇帝不过是一个傀儡,无有实权,朝廷高官,没有几
弱小,即使有部分受了维新思想感化,成为了资产阶级的官员,个是皇帝的拥趸,军方更是找不到几个真正向他效忠的。“时诸
因为自身利益的问题,必然会与保守派屈膝妥协。将之中,惟袁世凯久使朝鲜,力主变法”,光绪和维新派没有推
二、重要原因之一:维新派缺乏正确理论指导。动变法的力量。没有实力就没有力量。虽然变法诏书中涉及军
维新变法的主要理论依据来源于西方在近代传入中国的事方面,如精练陆军,改习洋操,实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