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太宗李世民曾说过:“人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细读全文,理清思路】
典型史实:魏征谏太宗止泰山封禅
(以“固本思源”为喻)
太宗不敢拿出鹞子,结果鹞子被憋死在怀里。
答:夫在殷忧必竭诚以待下,既得志则纵情以傲物;
”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
想要使泉水流得远,一定要疏通它的源泉;
形象生动地说明了德义对于国家的重要性。
想到(自己的君位)高高在上,就要谦虚来约束自己;
以古为镜,可以见兴替;
蕴古言:“好德癫病有征,法不当坐。
陛下如今国力远不如隋朝,要驱使满身伤痕的百姓去干当年隋朝所以灭亡之事,这不是比隋炀帝还不如吗?
”臣奏:“人臣上书,不激切不能起人主意,激切即近讪谤。
”于是,陛下虽从臣言,赏帛罢之,意终不平。
文武争驰,君臣无事,可以尽豫游之乐,可以养松乔之寿。
”那么你知道他以谁为镜吗?
竭尽诚心,就会使敌对的势力(和自己)联合;
顷年已来,意在奢纵,勿忘卑俭,轻用人力,乃云百姓无事则骄逸,劳役则易使……”
一天,唐太宗得到一只雄健俊逸的鹞子,他让鹞子在自己的手臂上跳来跳去,赏玩得高兴时,魏征进来了。
总此十思,弘兹九德,简能而任之,择善而从之。
’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所以灭亡。
’齐桓公说:‘照你所说,他是个贤君啊,怎会灭亡呢?’父老说:‘不是这样,郭君喜欢好人却不能任用,厌恶坏人却不能摒弃,所以灭亡。;鹞死怀中——唐太宗的故事;
;魏征,(580—643).字玄成,唐朝下曲阳人。是我国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早年因避乱而出家做道士,后参加李密反隋的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降唐,太宗时拜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郑国公,世人称魏郑公。死后赠司空,谥文贞。
魏征从政十六七年,上书言事二百多次,达十万言,起奏疏收在《魏郑公谏录》《贞观政要》中。著有《类礼》20卷。辅佐唐太宗17年,以“犯颜直谏”而闻名。他那种“上不负时主,下不阿权贵,中不侈亲戚,外不为朋党,不以逢时改节,不以图位卖忠”的精神,千百年来,一直被传为佳话。
;解题;;隋朝在农民起义中覆灭,给唐朝统治者敲响了警钟。唐太宗李世民就曾说:“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唐朝初年,为了缓和阶级矛盾,积极纳谏。太宗起初听不进魏征直谏,发誓要杀他,后来他悟出这是为了国家长治久安,便越听越爱听。这篇奏疏是魏征贞观十一年写给唐太宗的。当时,经过战争后的修养生息,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也富裕起来,加上对外战争连年胜利,边防巩固,唐太宗逐渐骄奢忘本,大修庙宇宫殿,四处游玩,劳民伤财,就在魏征呈上此文的当年,太宗先下令修飞仙宫,后来又诏令修建老君庙、宣尼庙。二月巡游洛阳宫,六月巡游明德宫,十月猎于洛阳苑,十一月又巡游怀州,狩于济源,为此民怨沸腾。魏征“频上四疏,以陈得失”(此为第二疏),太宗猛醒,还写了《答魏征手诏》称赞他。;背景知识;求木之长()浚()
殷()忧谗()邪
黜()恶谬()赏
垂拱()壅()蔽
塞()源?载()舟?;谏太宗十思疏;学习目标:
1.了解作者、文章创作背景及相关的文学常识。
2.掌握文章的重点实词、虚词和文言句式、培养学生根据语境推断词句意思的能力。
3.理解“十思”的主要内容,领悟“十思”的积极意义。?
4.把握文章观点,赏析魏征高超的劝谏艺术,体会作者忠心耿耿、敢于直谏的精神品格,培养学生对国家、社会的责任感、使命感。;姓:李
名:世民
庙号:太宗
年号:贞观
成就:贞观之治;庙号:皇帝去世后,在太庙中供奉祭祀时的名号,叫庙号。
一般开国皇帝称为祖,后继者称为宗。
规律:带祖带宗的称为庙号。;魏征(580—643),字玄成,巨鹿(今属河北)人,初唐伟大的政治家、思想家和杰出的历史学家。少年孤贫,有大志。隋末参加李密反隋起义军,李密失败后,随李密降唐。唐太宗即位,授以谏议大夫、左光禄大夫,封为郑国公,世称“魏郑公”。他生性刚直,直言敢谏,史称“诤臣”,是中国历史上最负盛名的谏臣,竭诚以事太宗,深得信任。唐太宗“数引征入卧内,访以得失”。他辅佐唐太宗共同创建“贞观之治”的大业,被后人称为“一代名相”。死后赠司空、谥号“文贞”。;魏征一生先后上书二百多次,达数十万言,大都被采纳。他死后,唐太宗悲痛不已,亲自为他写了碑文,并对侍臣说:“夫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古为镜,可以知兴替;以人为镜,可以明得失。魏征没,朕亡一镜矣。”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