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老子》四章 课件统编版高二语文选择性必修上册.pptx
文件大小:15.07 MB
总页数:33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1.47千字
文档摘要

选择性必修上册第二单元;南怀瑾先生在《老子他说》对儒、释、道三家做了一个绝妙的比喻。他说:“儒家就像粮食店,人食五谷杂粮,如果不吃东西人很快就会不行,它是生活的必需品。佛家像百货商店,有空或是有闲钱的时候我们会去逛逛,可以买东西也可不买,甚至不去逛都不会对生活有太大的影响,但是社会需要它。道家像药店,道教的思想深刻,内含兵家、纵横家,乃至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若是国家、民族生了病,就必须要道教来帮助。”;活动一:知人论世;;老子认为世界上的任何事物都是相比较而存在的。

美丑、善恶、有无、难易、长短都是相互依存的,有此才有彼,有是才有非,有善才有恶。;“鸟,吾知其能飞;鱼,吾知其能游;兽,吾知其能走。走者可以为罔,游者可以为纶,飞者可以为矰。至于龙,吾不能知,其乘风云而上天。吾今日见老子,其犹龙邪!”

——孔子;据说,老子八九岁时,附近的大山上突然出现一青牛,青牛凶猛异常,见物咬物,见人吃人。后来,老子和青牛斗智斗勇,最终降服青牛,只许他们吃青草,还教它们拉犁拉车,青牛也成了老子的坐骑。在洛阳城北,有个下清宫,以前名叫青牛观,传说是老子拴牛处。老子拴了青牛,上翠云峰炼丹,青牛就在此等他。后来老子决定西去传道化胡,牵起正在吃草的青牛就走。那牛眼见要离开此地,对着西方吼了三声,这就是“青牛吼峪”典故的由来。;

;1.老子;是《道德经》中老子思想的精华。“道”作为《道德经》中最抽象的概念范畴,是天地万物生成的动力源。“德”是“道”在伦常领域的发展与表现。“道”与“法”在规则、常理层面有相通点,但不同于西方自然法。“法”应效法自然之道,在辨证的反向转化之中发挥其作用。;;;;;2.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疏通句意。;;;;【译文】

事物稳定时就容易掌握,事物还没有出现变化的迹象时,容易解决。事物脆弱时容易分解,事物还微小时,容易散失。要在事情还没有发生变化时就把它做好,要在混乱还没有产生时就把它处理妥当。合抱的大树,是从细小的萌芽生长起来的;九层的高台,是从一筐筐泥土开始堆积而???的;千里的远行,是从脚下第一步开始走出来的。(硬要去)做,就必然会遭到失败;(紧紧)抓住不放,就必将会遭受损失。因此有“道”的圣人不求有所作为,因此不会败事,不容易把持,就不会丧失。

人们做事情,总是在快要成功的时候遭致失败。审慎面对事物的终结,一如开始时那样,就不会失败。因此有“道”的圣人所向往的是别人所不向往的。(他)不看重那些稀罕的财物;他的学习就是不学什么;改正众人的错误,用(上述原则)辅助万物自然发展而不加以干预。;1.阅读《〈老子〉四章》,梳理文章内容。;2.《〈老子〉四章》的内容都包含矛盾对立关系,分析其内容及异同。;三十三章;专说“对待”之理:任何事物内部都有相关和相对的因素,而那些对立的因素也是相辅相成的,所以要客观地、全面地认识事物。;3.怎样理解第十一章的“有”“无”?本章是如何论证“有”和“无”

的关系?;4.第二十四章用了哪种论证方法?;5.《<老子>四章》在句式上有什么特点?;6.《<老子>四章》告诉我们哪些为人处世的道理?;;1.在《老子》中,几乎通篇充满了“不争”的理念。如“上善若水。水善利万物而不争……夫唯不争,故无尤”“夫唯不争,故天下莫能与之争”“天之道,不争而善胜”等。在今天这个竞争激烈的社会,你怎样看待竞争这一问题?;2.结合本文内容,谈谈应怎样理解“人贵有自知之明”这句话?;3.老子思想中最大的闪光点是他的朴素辩证法思想,请结合课文谈谈你的理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