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古代教育制度 (2).ppt
文件大小:6.49 MB
总页数:91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9.15千字
文档摘要

第55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家训教育也是重要的家庭教育形式。自北齐颜之推撰《颜氏家训》后,家训著作层出不穷,较流行的有司马光的《居家杂议》、朱熹的《蒙学须知》、吕本中的《童蒙训》、焦循的《里堂家训》、曾国藩的《曾文正公家训》等,其中包含不少生活真理和传统美德中的精华。第56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十、元代:国子学中采用积分法

????积分法:是累积计算学生全年学业成绩的方法,它始于宋朝,至元朝趋于完善。将学生平时的表现、测试计分,作为定级升退的依据之一。第57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在京师设有国子监及贵族学校,地方则设有府州县学。民办学校“书院”兴起。书院名称始于唐代,多为藏书教书之地,或私人治学隐居之地。真正具有聚徒讲学性质的书院起源于南唐时期的庐山国学,即著名的庐山白鹭洞书院。北宋初年,讲学之风勃起,书院成为著名学者授徒讲学,培养人才之地。当时著名的书院有江西庐山的白鹭洞书院、湖南长沙的岳麓书院。湖南衡阳的石鼓书院、河南商丘的应天府书院、河南登封的嵩阳书院等。宋元第58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南宋书院的兴盛时期。据统计,宋代共建书院173所,南宋占136所。南宋书院建立了一套严密的组织制度。在教学上形成了鲜明的特色,对后来的书院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一是教学活动与学术研究相结合。二是教学实行“开放”政策,学生可不受学派的限制,允许学生中途易师。三是建立“讲会”制度,不同学派的学者可以往来讲学,进行学术交流,使不同的思想出现在同一书院的讲坛上,体现了一定的(争鸣)精神。在选士制度上,宋代仍沿袭唐代的科举考试制度。但元代中断科举考试八十余年。宋元第59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十一、明代教育的发展1、广设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模式化管理,并将学校与科举制度紧密联系在一起。①洪武二年(1369),“诏天下府州县皆立学”。府州县学生分为三种:廪膳生员:考试合格后可进入国子监(科举时代公家发给在学生员的膳食津贴)增广生员附学生员第60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洪武八年(1375),“诏天下立社学”。《社学要略》:“读书以勤为先。童子不分远近,俱令平明到学。背书完,读新书。吃饭后.略令出门松散一二刻,然后看书作文。写仿毕,仍读书。午饭后,再令出门松散一二刻,仍读书。日落后,分班对立。出对一个,破题一个,即与讲改,然后放学。盖少年脾弱,饭后不可遽用心力,恐食不消化也。”

第61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2、国子监的空前发展:①国子监学生来源多种,导致学生数量空前增多:贡监:地方府、州、县学生生员被选贡入监。举监:会试下第举人入监。荫监:品官之子入监。例监:通过纳粟纳马等捐资入监。夷生:来自领邦高丽、日本等国的留学生。第62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②生活待遇较优厚:日常生活:“厚给廪饩(lǐnxì)、岁时赐布帛文绮、衣巾靴”;(膳食津贴,生活物资)每遇节日:“俱赏节钱”;家属待遇:“置红仓二十余间,养诸生之妻子”。第63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监生历事制:历事即“历练政事”,是实习官吏的制度。凡在监10余年者,派到六部诸司实习吏事,并考察其勤惰。历练3个月,进行考核,勤谨者送吏部备案待选,仍令继续历事,遇到官缺,依次补用。表现平常的再令历练。下等的取消历练资格,送还国子监读书。第64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①孔子教学内容:创新“六艺”教育——《诗》、《书》、《礼》、《乐》、《易》、《春秋》②新六艺的特点:重文事第23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③孔子教育思想:△将德育放在首位。△培养“文质彬彬”的君子。△修身。△学而优则仕。“诵诗三百,授之以政,不达,使于四方,不能专对,虽多,亦奚以为?”(《论语》)④私学的意义:在一定程度上打破了旧有的士庶界限。第24页,共91页,星期日,2025年,2月5日四、战国时期的教育典型代表:稷下学宫稷下学宫是世界上第一所由官方举办、私家主持的特殊形式的高等学府。中国学术思想史上这场不可多见、蔚为壮观的“百家争鸣”,是以齐国稷下学宫为中心的。它作为当时百家学术争鸣的中心园地,有力地促成了天下学术争鸣局面的形成。第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