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律事务一班张瑜X
我的家乡–梅州
你了解世界之客都梅州吗?
好想吃腌粉,再配上三基地汤,好好味,想吃猪肉圆,水
晶猪肠,梅菜扣肉,酿豆腐,盐焗鸡等等,想再去雁南飞茶田,千佛
塔,阴那山,沿江金岸等等,好想你--我的家乡梅州.总有一
天我会回家去看你们的.
素有“文化之乡、华侨之乡、足球之乡”和“山歌之乡、金柚之
乡、单丛茶之乡”美称的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梅州市,位于广
东省东北部,闽粤赣三省交界处,东临潮汕,北接福建龙岩和江
西赣州,南邻河源市,辖梅县、蕉岭、五华、大埔、平远、丰顺、
兴宁和梅江区六县一市一区,是客家人最主要的集散中心和聚居
地,曾经举办过世界客属恳亲大会和世界客家联谊会,誉称世界
的“客都”,具有浓郁的别有特色的客家风情。
客家,是中华民族中汉族的一支特殊民系,两千多年来,中
原地区的汉人因逃避战乱、饥荒、迫害或因政府调迁大量南迁,
集中定居在闽、粤、赣地区,又进而扩散至四川、广西、海南、
台湾、香港、东南亚等各地。相对于这些地区的原居民而言,他
们是客,因而称为“客家人”。从目前掌握的历史资料看,古代
中原人发生过六次大规模南迁。第一次是秦始皇时期派兵50万
驻扎南岭地区;第二次东汉末年黄巾起义和三国两晋时期;第三
次是唐朝中时至五代十国的动荡时期;第四次是南宋时期金兵南
下汉人南渡;第五次是清兵南下客家人抗清失败而迁移;第六次
是清代雍正年间“移湖广,填四川”,大量客家人向广西、四川
等地迁移。近一两个世纪,客家人向海外的迁移逐渐增多。
在客家人的迁移历史中,梅州是最主要的集散中心;由于元代梅
州的原居民畲族人起义抗元失败而大量外逃,至明代梅州已不设
“畲官”,几乎全为客家人所占据,成为客家人主要聚居区(现
在仅在大埔有少量畲族人居住)。从集散中心和主要聚居地这两
个方面而言,梅州成为客家文化的代表区域,被誉为世界的“客
都”。(福建龙岩、江西赣州也是客家主要聚居区。)
游览梅州,你可以瞻仰叶剑英、黄遵宪、丘逢甲等客家名人
的故居,参观中国五大民居形式之一的客家围屋,欣赏原汁原味
的客家山歌,品尝正宗的客家美食,学说古代汉语的“活化石”
客家话,感受客家人尊师重教、勤劳热诚的人文精神,还可以游
览新建成的“绿野明珠”雁南飞茶田和文化精品千佛塔寺,泡一
泡有益身心的温泉,带上一些客家娘酒、白渡牛肉干和平远梅菜
开心而归。游览梅州,会给你留下美好的回忆!
客家人有“中国吉卜赛人”之称,这不仅因为他们同样是迁徙民
族,也因为他们才华出色,创造了源远流长的文化。而梅州这一
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正是近代客家人集散中心,被誉为“客都”。
梅州位于广东省东北部,地处五岭山脉以南,桂、粤、赣三
省交界处,东北邻福建省的武平、上杭、永定、平和四县,西北
接江西省寻邬县,西面连广东省河源市的龙川、紫金县,西南、
南面与汕尾市的陆河县、揭阳市的榕城区、揭西县相接,东南面
和潮州市潮安县、饶平县相连。下辖梅江区、梅县、蕉岭县、大
埔县、丰顺县、五华县和平远县等6县、1区代管兴宁市。
梅州山多地少,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面积1.58万平方
公里,人口460多万。梅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有文化之乡、
华侨之乡、足球之乡的美称,素以文化教育发达著称。
梅州历史悠久,源远流长。从南汉置敬州始,至北宋改为梅州,
清朝设直隶嘉应州。1949年10月设置兴梅专区,1952年8月并
入汕头专区,1965年建立梅县专区,后改为梅县地区,1988年
改建为梅州市。现梅州城区为国务院颁布的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梅州山区气候温和,资源丰富,山川雄奇险秀,终年满山碧绿,
风景优美,人杰地灵,古迹众多,人文景观独具特色。梅州是全
国最大的客家人聚居地,是名闻遐迩的客家之都。先入为主,
后来为客,所谓客家是相对于土著而言。客家的先民是中原
汉族,由于战乱、饥荒等原因,逐步向南迁徙,形成客家人族
群。客家围龙屋、汉剧、汉调音乐、客家山歌等无不显现出古老
的中原文化的韵味。广东客家话主要流行于粤东北及粤北,今梅
州、河源及韶关、清远所辖地区。客家方言以梅县客家话为代表。
梅州旅游资源丰富,主要景点有:始建于唐代的千年古刹灵光寺、
阴那山、五指峰。还有历史名人文天祥、祝枝山、韩愈的足迹,
黄遵宪故居、丘逢甲、叶剑英故居等遗址,1965年,郭沫若先
生来梅州视察时,留下“文物由来第一流”的赞美诗句。
近年新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