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下第一行书《兰亭序帖卷》唐人冯承素摹本,北京故宫博物院收藏飘若浮云矫若惊龙
在中国书法史上,有一件谜一样的珍宝,它就是王羲之书写的《兰亭集序》。关于这幅绝世珍品的下落,传说很多,比较统一的说法是,它被唐太宗李世民带入了墓中。我们在责怪这位自私皇帝的同时,还能感到一丝欣慰,因为尚有唐朝书法家欧阳询、褚遂良等摹写的兰亭帖流传于世。我们在鉴赏书法美的同时,也不要忘了欣赏其文描写的兰亭胜景,品味作者在景中寄寓的人生哲理。下面就让我们一起学习千古名篇《兰亭集序》。《兰亭序帖卷》引入
兰亭集序王羲之仰觀宇宙之大,俯察品類之盛,所以遊目騁懷,足以極視聽之娛,信可樂也。第一课时主备人:议课时间:2022年4月8日上课时间:2022年X月X日
学习目标1、了解书序特点、《兰亭集序》写作背景。2、掌握文段中实词“修、咸、觞、盛、次”,虚词“以、之、于、所、虽”的意义和用法,状语后置句的翻译。3、学习第一、二段,了解作者“乐”的缘由。
王羲之(303—361年),汉族,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临沂),后迁居山阴(今浙江绍兴),因王羲之曾任右将军,世称“王右军”、“王会稽”。王羲之是东晋著名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他兼善隶、草、楷、行各体,创造出“天质自然,丰神盖代”的行书。他的行草书最能表现雄逸流动的艺术美。《晋书》说他的书法为古今之冠,论者称其笔势,以为“飘若浮云,矫若惊龙”。代表作品有《王右军集》《兰亭集序》等。了解作者
王羲之逸闻壹东床快婿太尉郗(chī)鉴有女才貌皆佳,于王家求婿。丞相王导与之甚厚,许其族中择婿。王家子弟闻,皆荣饰华茂,吟咏赋对,唯东阁一子,坦腹坐卧,举止自若。太尉喜,亲往相见,赏其才貌,嘉其谈举,招为婿。是为王羲之。贰入木三分传说当时的皇帝北郊祭祀,命王羲之写祝词于匾,再派工人雕刻。刻字者把木板削了一层又一层,发现王羲之的书法墨迹一直印到木板里,直到削进三分深度才见底,木工惊叹王羲之的笔力雄劲,书法技艺炉火纯青,笔锋力度竟能入木三分。叁书成换鹅王羲之好养鹅,闻某道士有鹅,亲往而求。道士慕其名,请亲临《道德经》,王羲之当场答应,以《道德经》真迹换鹅。
两晋政治恐怖,统治集团内部互相倾轧,残杀现象时有发生。士大夫不满,普遍崇尚老庄,追求清静无为自由放任的生活。玄学盛行,对士人的思想、生活以及文学创作都产生了很复杂的影响。文学创作内容消沉,出世入仙和逃避现实的情调很浓。东晋时期,清谈老庄玄理的风气很盛,是玄言文学泛滥之时。但王羲之一反“清虚寡欲、尤善玄言”的风气和追求骈体的形式主义之气,抒写了一篇情真语笃、朴素自然的优美散文《兰亭集序》,不但在东晋文坛上占有一席之地,而且在中国文学史上享有崇高声誉。创作背景
晋穆帝永和九年(353年)农历三月初三,“初渡浙江,便有终焉之志”的王羲之,曾在会稽山阴的兰亭,与名流高士谢安、孙绰(chuò)等四十一人举行风雅集会。与会者临流赋诗,各抒怀抱,抄录成集,大家公推此次聚会的召集人、德高望重的王羲之写一序文,记录这次雅集,即《兰亭集序》。写作背景
《兰亭集序》又名《兰亭宴集序》、《兰亭序》、《临河序》、《禊序》和《禊贴》。兰亭:东晋位于会稽郡山阴城,今绍兴城外的兰渚山下。集:集会,此指暮春时诸生会于会稽山阴行修禊的聚会。序:又名“序言”、“前言”、“引言”。解题列于卷首叫“序”,位于于卷末叫“跋”。其作用在于推荐介绍其人著作,说明写作过程、写作目的、主要内容或说明一些同本书有关的事情,帮助读者更好地去阅读或理解此书。
问题导学①1.给文中的重难点字词标注读音,并诵读全文。2.《兰亭集序》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勾画出文中表现情感的三个关键词,说明作者感情变化的轨迹。
癸丑会稽修禊流觞骋怀形骸趣舍彭殇guǐkuài??jīxìshāngchěngháiqǔshāng点拨精讲①1.给文中的重难点字词标注读音,并诵读全文
作品的中心观点是“死生亦大矣”,由此可知,文章是抒发作者对生死问题的感慨。表现其情感变化的词语是“乐─痛─悲”。点拨精讲①2.《兰亭集序》的中心观点是什么?勾画出文中表现情感的三个关键词,说明作者感情变化的轨迹。那么,作者为什么乐,为什么痛,又为什么悲?
问题导学②1.掌握1、2段的重点实词、虚词和特殊句式。2.文章第1、2段概述了兰亭集会的情况,作者为什么会有“信可乐也”的感受?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群贤毕至,少长咸集。点拨精讲②县名阴历三月初。暮春,春季的第三个月形作名,指贤才的举行修禊:古代习俗,于阴历三月上旬的巳日,人们群聚于水滨嬉戏洗濯,以祓除不祥和求福。到了王羲之生活的时代,许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