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AGE
PAGE1
《小二黑结婚》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艺术风格分析
【摘要】本文以中国第一部喜歌剧《小二黑结婚》中的经典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为研究对象,通过查找文献、分析研究,一方面加深自身对作品的理解和演绎,同时也着力于中国传统民族音乐的继承和发扬。希望通过对该唱段的研究,进一步将民族声乐的演唱特色与演唱者的演唱个性结合在一起,将作品更为完整的呈现。
【关键词】歌剧《小二黑结婚》;《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音乐分析;人物分析;演唱分析
目录
TOC\o1-3\h\u23062一、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概述 3
7822(一)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创作背景 3
21880(二)歌剧中“小芹”的人物形象分析 3
27576二、歌剧选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音乐风格分析 4
24625(一)曲式结构分析 4
25735(二)旋律分析 5
23544(三)中国传统戏曲元素运用分析 7
11064三、歌剧《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演唱诠释 8
5100(一)演唱技巧的运用和把握 8
12517(二)声韵和情感的表达 9
1390四、结语 10
13161参考文献 11
PAGE9
PAGE9
引言
中国第一部喜歌剧《小二黑结婚》是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根据赵树理同名小说改编创作而成的,作品内容极大符合了当时社会文艺改革的主题。作者通过对其中经典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中创作背景、音乐风格等方面的分析,探究演唱诠释这一唱段时“戏”与“情”该如何完美结合与呈现。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概述
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创作背景
1942年,毛泽东在延安亲自主持召开了延安文艺座谈会,旨在解决文艺领域上各种不良倾向以及脱离实际的问题,对艺术家们的思想认识进行统一。倡导“文艺要为工农兵服务”的方针,为抗日根据地和解放区文艺发展的繁荣奠定基础。1943年小说作家赵树理创作了小说《小二黑结婚》应运而生。小说通过二诸葛、三仙姑两个落后农民和小二黑、小芹两个进步农民的形象塑造和对比,从新老两代人的意识冲突与变化中,体现民主改革、移风易俗的重要性,同时歌颂了共产党领导下的民主政权的先进性。小说一经发表,引起强烈反响,先后被改编成电影、豫剧、评剧、歌剧、连环画等多种表现形式。其中,民族歌剧《小二黑结婚》流传最为广泛。
1952年,中央戏剧学院歌剧系将小说改编成为歌剧并上演,由田川、杨兰春编剧,马可、乔谷、贺飞、张佩衡作曲。剧中描写了男女主人公小二黑和小芹反对父母的包办婚姻、冲破封建思想,不向恶势力低头,争取婚姻自由的故事。歌颂了青年男女面对一切困难敢于斗争,毫不畏惧,积极应对的斗争精神,歌颂了新思想与落后、愚昧、陈旧的封建思想的斗争以及对封建势力斗争的胜利。其中经典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在塑造人物形象、推动情节发展、揭示歌剧主题等方面都起到了重要作用。
歌剧中“小芹”的人物形象分析
剧中的女主角“小芹”,是一个淳朴正直、机智勇敢、活泼俏皮、善良开朗、与封建旧思想勇于斗争的新时代女性,人物形象饱满而富有层次。通过层层剖析“小芹”这一艺术形象的内外特征,对于准确诠释和演绎人物无疑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1、单纯善良、淳朴正直的乡村少女形象
歌剧《小二黑结婚》情景开头以小芹到小河边洗衣裳作为整首歌曲的序幕。青山绿荫,彩霞日落。少女挎着洗衣篮徘徊于树荫下,怀揣着期盼的心情在小桥上张望即将归来的小队长二黑哥。此时少女心中回忆二黑哥去县里开会那一天的情景,对着潺潺的溪水滋生内心对恋人的思念之情,随后唱起了经典抒情唱段《清粼粼的水来蓝莹莹的天》。小芹此次出门明面上对父母亲说是到村口的小河边洗衣裳,实际上是在村口边等着心上人二黑哥的归来。少女在心上人的面前表现得十分娇羞,这首歌曲将正值恋爱时段的少女人物心理表现得淋漓尽致。
2、果断英勇、顽强与恶势力斗争的坚毅女性
性格开朗活泼、善良美丽的小芹是村里面的一枝花,许多男青年都爱慕她,小芹经常收到青年们的示好之举。善良的小芹对爱慕她的青年们委婉的表示拒绝,因为她已有心上人。然而,村里的恶霸金旺的出现,打破了这一切的平静。金旺也对小芹感兴趣,多次对小芹做出不雅之举,调戏小芹。在剧中第一幕,小芹和好姐妹一块在河边洗衣裳,被恶霸金旺撞见了,言语举止中调戏小芹,小芹以刚正,不屈的态度成功地赶走恶霸。她的机智勇敢、不怕恶势力的勇气,是村里姑娘们的榜样。
3、抵制包办婚姻、思想新颖的进步女性
上世纪四十年年代,新中国成立之前,革命的炮响冉冉雄起,全中国都在历经改革,社会逐渐在进步。因而旧的包办婚姻思想与自由、独立的婚恋观念产生碰撞。新婚姻观念逐渐占主流地位,然而在交通堵塞、经济落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