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年保密知识考试教育考试试题试卷(附答案).docx
文件大小:30.95 KB
总页数:17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36千字
文档摘要

2025年保密知识考试教育考试试题试卷(附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2分,共30分)

1.国家秘密是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A.根据实际需要确定

B.依照法定程序确定

C.按照领导的意图确定

答案:B。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保守国家秘密法》规定,国家秘密是依照法定程序确定,关系国家安全和利益,在一定时间内只限一定范围的人员知悉的事项。

2.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都有保守国家秘密的义务。

A.国家公务员

B.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

C.企业管理人员

答案:B。保守国家秘密是每个公民和组织的责任和义务,一切国家机关、武装力量、政党、社会团体、企业事业单位和公民都涵盖其中。

3.保守国家秘密的工作实行积极防范、突出重点、依法管理的方针,()。

A.确保国家秘密安全

B.便利各项工作的开展

C.既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答案:C。这是《保密法》所确定的保密工作方针的完整表述,既强调确保国家秘密安全,又要兼顾便利信息资源合理利用。

4.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

A.绝密、机密、秘密三级

B.绝密和机密两级

C.秘密和机密两级

答案:A。国家秘密的密级分为绝密、机密、秘密三级,这是根据国家秘密事项的重要程度和泄露后可能造成的危害来划分的。

5.国家秘密的保密期限,除另有规定外,绝密级不超过()年,机密级不超过()年,秘密级不超过()年。

A.50;30;10

B.30;20;10

C.20;15;10

答案:B。明确规定绝密级不超过30年,机密级不超过20年,秘密级不超过10年,有利于规范国家秘密的管理。

6.重要涉密部门的人员选配,应当坚持()的原则,并定期进行考核,不适合的应及时调整。

A.谁选配谁负责

B.先审后用

C.先选后训

答案:B。对重要涉密部门人员先进行审查,确保其具备相应的政治素质和保密意识后再任用,能有效保障涉密工作的安全。

7.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实行()管理。

A.脱密期

B.定期汇报

C.行政监督

答案:A。脱密期管理是对涉密人员离岗离职后的一种必要措施,在此期间他们仍需遵守相关保密规定。

8.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计算机上使用。

A.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

B.办公用

C.上网用

答案:A。为确保国家秘密信息安全,存储国家秘密信息的U盘只能在本单位同一密级或更高密级的涉密计算机上使用,防止信息泄露。

9.处理国家秘密信息的单台计算机,应当根据所处理信息的(),按照相应级别涉密信息系统的有关要求进行保护和管理。

A.最低密级

B.平均密级

C.最高密级

答案:C。按照最高密级进行保护和管理,能最大程度保障国家秘密信息的安全,防止因防护措施不足导致信息泄露。

10.涉密计算机的放置应与非涉密计算机或设备之间保持()以上的隔离距离。

A.1米

B.2米

C.3米

答案:A。保持1米以上的隔离距离,可减少电磁辐射等因素对涉密计算机的干扰,降低信息泄露风险。

11.涉密计算机和移动存储介质未经()批准,不得格式化或重装操作系统。

A.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上级主管部门

答案:A。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对本单位的涉密情况最为了解,经其批准可确保格式化或重装操作系统过程中的信息安全。

12.涉密信息系统投入使用前应经过()审查批准。

A.本单位保密工作机构

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

C.上级主管部门

答案:B。保密行政管理部门负责对涉密信息系统进行审查和监管,确保其符合保密要求后才能投入使用。

13.传递涉密载体应当通过()、机要通信或者其他符合保密要求的方式进行。

A.邮政特快专递

B.机要交通

C.专车派送

答案:B。机要交通是专门用于传递涉密载体的安全方式,能有效保障涉密信息的安全传递。

14.携带涉密载体外出时,下列做法不正确的是()。

A.经本单位主管领导批准

B.采取保密措施,确保涉密载体始终处于携带人的有效控制之下

C.可以携带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

答案:C。携带涉密载体参加涉外活动存在极大的信息泄露风险,是绝对不允许的。

15.发生泄密事件的机关、单位,应当在发现后的()小时内,书面向有关保密行政管理部门报告。

A.6

B.12

C.24

答案:C。及时报告泄密事件有利于保密行政管理部门及时采取措施,降低损失,规定24小时内书面报告是合理的要求。

二、多项选择题(每题3分,共30分)

1.保密工作是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将()控制在一定范围和时间内,防止泄露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