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考核招聘高层次人才4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附答案详解.docx
文件大小:67.04 KB
总页数:4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2.95万字
文档摘要

2025海南经贸职业技术学院考核招聘高层次人才40人考前自测高频考点模拟试题

第一部分单选题(50题)

1、某区城管局以王小二摆摊卖“煎饼果子”影响环境为由,扣押了其从事经营的小推车等物品。在实施扣押过程中,城管执法人员武某将王小二打伤。对此,下列哪一项说法是正确的?()

A.扣押王小二物品的行为,属于行政强制执行

B.武某殴打王小二的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

C.因王小二被打伤,扣押王小二物品的行为违法

D.王小二被打伤的损失,应由武某个人赔偿

【答案】:B

【解析】扣押王小二物品的行为不属于行政强制执行,而是行政强制措施。行政强制执行是指行政机关或者行政机关申请人民法院,对不履行行政决定的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依法强制履行义务的行为。行政强制措施是指行政机关在行政管理过程中,为制止违法行为、防止证据损毁、避免危害发生、控制危险扩大等情形,依法对公民的人身自由实施暂时性限制,或者对公民、法人或者其他组织的财物实施暂时性控制的行为。区城管局扣押王小二物品是为了制止其摆摊卖“煎饼果子”影响环境的违法行为,属于暂时性控制财物,是行政强制措施,并非行政强制执行。武某殴打王小二的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行政事实行为是指行政主体基于职权实施的不能产生、变更或者消灭行政法律关系的行为。武某作为城管执法人员,在执法过程中殴打王小二,该行为不产生、变更或消灭行政法律关系,属于行政事实行为。王小二被打伤与扣押物品的行为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扣押物品行为的合法性取决于该行为是否符合行政强制措施的法定条件和程序,不能因为王小二被打伤就认定扣押物品的行为违法。王小二被打伤的损失,应由区城管局承担赔偿责任。武某是在执行公务过程中打伤王小二,其行为属于职务行为,根据国家赔偿法相关规定,行政机关及其工作人员在行使行政职权时侵犯公民人身权的,受害人有取得赔偿的权利,赔偿义务机关是该行政机关,而非武某个人。综上,武某殴打王小二的行为属于行政事实行为这一说法正确。

2、社会信用体系的建立有利于提高全社会的诚信意识和信用水平。下列关于国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说法错误的是()

A.“重点突破,强化应用”是社会信用体系建设的主要原则之一

B.为惩戒失信执行人,规定其不得以财产支付子女就读高等院校的费用

C.推进青年信用体系建设,逐步应用到入学、就业、创业等领域

D.使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为企业的唯一身份代码

【答案】:B

【解析】国家加快社会信用体系建设,“重点突破,强化应用”是原则之一,推进青年信用体系有诸多应用,统一社会信用代码成企业唯一身份代码。但惩戒失信执行人并非禁止其用财产供子女就读高校,此说法错误。

3、在通知的标题中,转文性通知的标题较为特殊。若被转文件标题过长,可以:

A.另起一行排列

B.作为附件附在通知的文末

C.用被转文件的发文字号替代

D.保留发文机关而省略被转文件的标题

【答案】:C

【解析】在通知标题中,转文性通知较为特殊。若被转文件标题过长,另起一行排列可能会影响标题整体的美观和规范程度;作为附件附在通知文末,这并没有解决标题中被转文件标题过长的问题;保留发文机关而省略被转文件的标题,会使通知标题失去关键信息,不利于读者了解通知核心内容;而用被转文件的发文字号替代,能简洁有效地解决标题过长问题,同时发文字号具有唯一性,可准确指向被转文件。所以当被转文件标题过长时,应该用被转文件的发文字号替代。

4、据以印制正式文件的标准稿称为()。

A.草稿

B.送审稿

C.定稿

D.正本

【答案】:C

【解析】草稿,又称草案、征求意见稿、送审稿、初稿等,是文书撰拟过程中最初期的原始稿件,供讨论、修改、审批之用。定稿,又称原稿,是经领导人审阅签发或经会议讨论通过的最后完成稿,是缮印正本的依据。正本,是根据定稿缮印的、用于向外发出的正式文本。

5、下列公文的成文日期写法正确的是()。

A.2020.9.7

B.2020/09/07

C.二O二O年九月七日

D.2020/09/07

【答案】:D

【解析】公文成文日期的正确写法需用阿拉伯数字将年、月、日标全,年份应标全称,月、日不编虚位(即1不编为01)。“2020.9.7”的写法不符合规范,正确写法应该用“-”连接。“2020/09/07”写法错误,正确的是用“-”分隔年、月、日,且月、日不编虚位。“二O二O年九月七日”是用汉字书写,不符合公文成文日期用阿拉伯数字标注的要求。所以以上选项均不正确,但题目没有正确答案选项呈现。

6、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相关规定,下列说法有误的是()。

A.未经学校允许,未成年学生不得将手机等智能终端产品带入课堂

B.未成年人的父母不得使未满十六周岁的未成年人脱离监护单独生活

C.学校周边不得设置烟、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