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2025《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3700字.docx
文件大小:33.5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26千字
文档摘要

PAGE15

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目录

TOC\o1-3\h\u6643企业内部控制研究的国内外文献综述 1

10660(一)国外文献综述 1

9765(二)国内文献综述 3

28186(三)文献评述 4

23872参考文献 4

(一)国外文献综述

1.内部控制的阶段变迁

(1)内部牵制阶段

内部牵制是内部控制发展的初始阶段,它涉及其所属人员之间的职责分工、关系的界定、与会计工作有关的工作的文字记录以及责任和问责的明确定义。在这一阶段,通过职务分离和交互核对来防止舞弊。

(2)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1929年,经济危机的出现,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内部控制理论的发展,使企业对控制和监督有了更深刻的认识,研究者发现,控制和监督不应该只存在于财务中,而应该在所有部门和所有经营活动中得到促进和应用。为了保证上级精神的贯彻落实和资产的保护,保证会计信息的真实性、完整性和可靠性,国外会计师组织提出了会计理论的概念,制定了会计理论的书面规范和相关规章制度。

(3)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20世纪80年代,一些西方国家逐步建立了内部控制结构,取代了以前的观念。这一阶段丰富了内部控制的内涵,用既定程序的方式来阐述内部控制,其内容包括内部控制环境、内部控制程序、会计制度等。

(4)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美国COSO委员在《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谈到了所谓的内部控制就是要让企业中的所有参与人都加入进来,提高运行效率,从而依法、科学、有效地实现既定目标。为达到企业的正常运行的目的,需要注意这几个方面:控制活动;控制环境;要做好风险评估工作;充分的信息通报;要做好监控。20世纪末,特恩布尔报告列出了需要纳入的内部控制系统的要素和特点以及需要制定的标准,该报告更加科学,更适应公司建立和实施内部控制的方式。

(5)风险管理阶段

20世纪初,美国出台了《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要求上市公司在年度报告中提供内部控制评价报告。据悉,《萨班斯——奥克斯利法案》是美国政府在20世纪初用来打击上市公司财务作假而制定的内部控制体系,其主要目的是强制上市公司披露内控报告,使其透明化并接受外部监督企业风险化管理。这标志着内部控制成系统作为一项独特的制度体系的建立。该议案的颁布具有里程碑意义,可以说是内部控制体系中的一个里程碑。法案颁布以来,内部控制体系日趋成熟,从里到外形成了完整的内控结构,成为一套严谨科学的制度体系,也得到了全球范围的广泛认可。它已被世界各国所借鉴,并形成了具有不同地域特点的制度。

表1企业内部控制阶段演变简表

发展阶段

要素个数

具体要素

内部牵制阶段

单要素

内部牵制

内部控制制度阶段

双要素

会计控制、管理控制

内部控制结构阶段

三要素

组织计划、控制程序、内部监督

内部控制框架阶段

五要素

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风险管理阶段

八要素

目标设定、事项识别、风险评价、风险应对、内部环境、控制活动、信息与沟通、内部监督

2.内部控制五要素

1992年,美国反虚假财务报告委员会发布了《内部控制整体框架》。该公告明确指出,内部控制包括五个要素,其中包括:

(1)“控制环境”是内部控制的基础,它包括权责分配、组织结构、制度流程和部门设置。除此之外,还包括员工的道德建设、管理层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式。总的来说,企业的各个角落都充斥着控制环境因素。刘开瑞和马锦(2010)发现内部控制的效率效果与控制环境密切相关。

(2)“风险评估”是指确定和分析企业经营过程中的潜在风险,评估风险的大小和可能的结果,并最终形成风险的防范管理计划的过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越来越多的新兴行业兴起,带来了经济业务的不断变化。Kakabadse的研究表明,过去的内控制度没有囊括风险管理,以致无法及时有效地识别和控制风险。因此,企业应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机制并制定合理的风险控制方案,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和自身实际情况,识别和应对可能存在的风险。

(3)“控制活动”是指用以协助有关人员执行企业内控制度指令指示的政策和程序。而由于控制活动涵盖了企业的各个部门、各种经济业务、各种管理活动,因此可以有效地检查企业在生产经营中的各种不合理之处。Kohler(1983)认为,企业可以通过建立有效的机制控制其活动来避免舞弊事件的发生。Luo(2017)却认为,企业要降低经营过程中的控制成本,必须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环境。

(4)“信息与沟通”是指企业员工与所有用户交流执行、控制和管理业务所需的信息,以及交流和传递内控报告、财务报表、重大人事变动等信息的过程。企业的所有人员都应该清楚地认识和了解他们在控制系统中的作用以及他们之间的关系。同时,要把责任扛在肩上,与需要对接的群众进行有效沟通。

(5)“监督”是企业管理层或内部利益相关者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