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形成路径研究-经济
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形成路径研究
杨路
摘要:重大错报风险评估是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核心程序。本文通过对重大错报风险的研究,找出重大错报风险的主要因素,并运用定性风险评价法将这一复杂的风险形成过程加以描述,并对其进行分析。根据形成的路径研究找出应对重大错报风险的措施。
关键词:CPA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形成路径
一、研究背景与意义
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强调了以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为起点和核心的审计思路,重大错报风险在审计实务中的地位和作用尤为重要。要想对重大错报风险有一个深入的了解就要知道重大错报风险的形成路径。张清琼实证分析发现:我国现代风险导向审计实施后,“国内十大”及“非TOP所”的审计质量显著降低,而“四大”审计质量并无显著变化,显示本土事务所对现代风险导向审计模式未能有效运用,只是被动地从形式上完成了现代风险导向审计的要求,实际在执行风险评估审计程序时往往流于形式。究其原因是我国目前还没有专门的重大错报风险形成路径分析,在实务操作中,审计人员往往利用审计工作底稿模板分析判断。而风险评估底稿中“风险因素集”比较泛,加之各因素分别进行分析评估,难免会割裂各因素之间以及各因素与重大错报风险之间的有机联系,进而影响到风险评估的准确。目前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是审计风险中重要影响因素,但在对错报风险的研究中并没有注意错报风险形成路径。
二、文献综述
《蒙哥马利审计学》第八版第一次将“风险”这一概念与审计程序的设计紧密联系起来,探索审计风险的控制措施和审计方法的改进策略。2003年10月发布的一系列新准则,将审计风险模型修订为:审计风险=重大错报风险×检查风险,要求审计人员在审计过程中实施审计程序要从会计报表整体层次和帐户余额层次两方面识别和评估重大错报风险。但并没有对重大错报风险形成路径做详细的研究。
从事审计理论与实务研究的江苏科技大学副教授王丽,及江苏同泰会计师事务所主任会计师的卜伟国等人在今年对财务报表重大错报形成路径的问题做了详细的研究,运用结构方程模型将这一复杂的风险形成过程加以描述,并对其传导效应进行分析。但其是依据定量分析的方法通过调查问卷运用结构方程模型来进行研究的机械的数据分析,缺乏经验理论的分析。所以本文主要运用定性分析法对此问题进行分析研究。
三、重大错报风险形成路径的研究方法
定性评估方法主要依靠审计人员的观察、职业判断、调查与分析,借助经验和专业判断能力来进行定性评估。评估人员也可以借助专家的意见,利用专家打分的方式完成评估。这种方法对风险因素考虑较为全面,且不需要统计资料和复杂的数学运算,但对评估人员的素质和经验要求较高。
根据中国注册会计师审计准则第1211号要求注册会计师应当实施风险评估程序,且实施的程序应当包括询问、分析程序、观察和检查。注册会计师应当从下列方面了解被审计单位及其环境,识别和评估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从中我们可以了解重大错报风险形成路径。
四、财务报表重大错报风险路径形成的因素
(一)财务报表层次重大错报风险的影响因素
1.经营风险因素。多数经营风险最终都会产生财务后果,从而影响财务报表。注册会计师应当根据被审计单位的具体情况考虑经营风险是否可能导致财务报表发生重大错报。它包括四个层面:一是宏观经济环境。在对重大错报风险进行分析的过程中,宏观经济状况是不可或缺的重要风险因素。此外,政府宏观经济政策对那些政策敏感性企业影响较大。二是行业状况。影响企业重大错报风险的行业因素有:(1)行业竞争程度。与充分竞争行业相比,在垄断特征较明显的行业中,企业凭借其垄断地位容易取得定价权并自主调节生产以实现利润最大化,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漏报特别是蓄意舞弊的可能性明显要比那些充分竞争的行业低。(2)行业所处的生命周期。处于创立阶段的公司具有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因此其重大错报风险较大;而处于成长或成熟阶段的行业,其财务报表出现重大错误或舞弊的可能性不大;至于衰退行业,经营业绩较差,粉饰财务报表的动机比较强烈。三是内部控制制度。是否建立了合理有效的内部控制制度,对会计信息的质量会产生较大影响。四是会计政策的选择与运用。企业重要项目的会计政策、行业惯例和会计处理方法的恰当性,重大和异常交易事项的会计处理方法,重要项目及新领域使用的会计政策,会计政策变更和会计估计变更之处。这些地方如果处理不当就可能使报表有失公允、合法和真实,产生重大错报。
2.战略风险。战略规划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企业的发展方向、发展步骤和发展策略,甚至决定企业的前途和命运,若不顾企业自身资金、管理者能力等因素的制约而盲目扩大规模、盲目多元化,必然将导致经营失败。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