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中国古代激励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pdf
文件大小:133.22 KB
总页数:6 页
更新时间:2025-05-20
总字数:约5.34千字
文档摘要

中国古代激励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论文摘要:我国古代传统的激励思想,广泛的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

领域,我思想内容丰富,对如何在我国现代企业管理中提高管理绩效,提高员

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论文关键词:古代激励思想,当代企业管理,启示

在中国古代,人们在长期的实践中懂得人才对于治理国家的重要性,也在

实践中逐步总结出如何让激励人才大量涌现的方法,从而产生了我国古代的激

励思想。我国古代重视人才、激励人才的思想和方法是一套完整的体系,是民

族优秀文化遗产的一部分。在市场竞争日益激烈的大潮中,企业的效益倍受市

场经济的考验,在竞争中求生存、求发展,建立完整的管理机制是其必然。近

年来,以人为本的人力资源管理的重要性更加突出。因此,用适当的激励方法

充分调动人的主动性和积极性,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已成为当代管理的核心。

这些文化遗产,对于现代企业组织选人、用人、增强凝聚力以及赏罚分明的管

理方法有着很大的借鉴意义。

1、中国古代激励思想的基本内容

我国古代传统的激励思想,广泛的运用于政治、经济、军事和文化领域,

有着极其丰富的内容,既有精湛的哲理,又有生动的事例,方法灵活,形式多

样,奇妙无穷。主要包含以下几个方面。

一、惠民

孔子以前惠民思想已经流行。例如,周定王时卿刘康公说:“……惠所以

和民也。……惠以和民则阜”(《国语·周语》中)。楚大夫申叔时说:“德

以施惠,……莫不尽力以从上命”(《左传》)。到孔子时代,他把惠民作为

仁政在经济方面的主要表现。孟子则认为“君行仁政,斯民亲其上,死其长

矣”(《孟子·梁惠王下》)。荀子提出“以正裕民”(《富国》),“庶人

骇政,莫若惠之”(《王制》)。他们从不同角度阐述了惠民是统治者的良

策,惠民思想是让老百姓“尽力以从上命”、“亲其上”、“死其长”的激励

思想。他们用的是隆恩、养民,达到“务揽英雄之心,……通志于众”。这样

就把统治者意志变成民的意志,收到暴力不能具有的绩效。

兵家的施惠思想表现在非常重视体恤士卒,主张将帅与士卒同甘苦,共命

运。兵家非常重视士卒在战争中发扬主动的精神,把激励士气视为战守胜败的

重要因素。因此,兵家有《励军》、《励士》之作和视兵如己、爱兵如命的将

帅。将帅爱兵施惠,如同儒家的惠民,都是激励思想的基点。

二、赏罚

人情有好恶,所以赏可以劝善,罚可以止恶,赏罚有激励的功能。韩非

说:“设民所欲以求其功,故为爵禄以劝之;设民所恶以禁其奸,故为刑罚以

威之”。适当的刑罚可以充分发挥人的才能,所以它在传统激励思想中占有重

要地位。

传统的赏罚标准是功过。以功行赏,首先要明确什么是功,使赏有明确的

统一的合理的标准。赏罚能否起到激励作用,关键在于是否做到该赏则赏、该

罚则罚、赏罚适当,必要时辅之以厚赏、重罚。赏有信、罚有必是能产生激励

绩效的重要条件。如果赏罚不信,必然是禁令不行。用行赏激励还必须注意不

同层次、不同职业者的情况。孔子说:“君子怀德,小人怀土;君子怀刑,小

人怀惠”。由于人的社会地位和经济状况不同,个人素质与性格的差异,各人

追求的目标与要求也就不同,因此,中国古代特别注重根据激励对象的特点采

取相应的激励措施,做到有的放矢。

三、教化与表率

教化在激励中的作用是赏罚不能代替的。对待相同的激励对象,由于运用

的方法和手段的不同,也往往产生不同的效果。关于教化的作用,孔子曾说:

“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

(《论语.颜渊》),即施以政、刑,使民可以不犯法,免于受刑,但不知有羞

耻之心。政、刑对人是外部条件,是非持久性的外因;导之以德、礼,不仅可

以免受刑罚,懂得廉耻,而且能自我完善。自我完善是内因起作用,具有激励

的持久性、稳定性。“三王先教而后杀故事莫不功焉”,就是注重培养思想品

德,树立起从善的信念,并辅之以刑罚,一切事情都会做好,说明施以道义教

化在激励从善中的巨大意义。

2、古代激励思想对现代企业管理的启示

从上文我们可以看出,中国古代的激励方法虽然大多都来自于对国家和军

队的管理中,但表现为多注重“情”,强调心“治”,重视精神鼓励。最终实

现对民“爱之如父母,则归之如流水”的目的。借鉴古代激励思想,当代企业

管理者在实施管理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有的放矢的管理。

2.1运用情感激励,培育良好的人际关系

所谓情感激励就是加强与职工的感情沟通,尊重、关心职工,建立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