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T/GXTCXXXX—2025
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虫害防治技术规程
1范围
本文件规定了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虫害的种类、防治原则、防治措施、农药使用、生产档案建立等技术要求。
本文件适用于国内澳洲坚果产区澳洲坚果果实的主要病虫害防治。
2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中的内容通过文中的规范性引用而构成本文件必不可少的条款。其中,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该日期对应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2763食品安全国家标准食品中农药最大残留限量
GB/T8321(所有部分)农药合理使用准则
NY/T393绿色食品农药使用准则
NY/T1276农药安全使用规范总则
NY/T2809-2025澳洲坚果栽培技术规程
DB45/T2457-2022澳洲坚果主要病虫害综合防治技术规程
3术语和定义
本文件没有需要界定的术语和定义。
4果实主要病虫害
4.1主要病害
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害包括炭疽病、果壳斑点病和花疫病,其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参考附录A。
4.2主要虫害
澳洲坚果果实主要虫害包括蝽象类、卷蛾类、桃蛀螟、玳灰蝶海南亚种和蚧类害虫,其危害特点及发生规律参考附录B。
5防治原则
遵循“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防治原则,以栽培措施和物理防治为基础,根据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合理采用化学防治和生物防治,最大限度地减轻农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有效控制病虫害。本标准推荐的杀菌剂和杀虫剂是经我国农药部门登记允许在果树上使用的。
6防治措施
6.1植物检疫
植物检疫法规的有关要求,防止植物检疫对象从发生区传入未发生区。
6.2栽培措施
按照NY/T2809-2025的规定进行水肥管理、修枝整形、果园管理等。
6.3物理防治
T/GXTCXXXX—2025
2
使用诱虫灯、诱虫板等装置诱杀害虫的成虫。
6.4化学防治
根据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虫害的发生规律,对不同防治对象在适宜时间选用合适的化学农药及浓度进行科学防治,按照GB/T8321、NY/T393和NY/T1276的要求使用农药,其果实中农药最大残留量应符合GB2763的要求。
6.5生物防治
利用天敌和生物农药来防治虫害。
6.6果实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
主要病害的防治措施参考附录A。
6.7果实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
主要虫害的防治措施参考附录B。
7农药使用
7.1科学用药原则
应遵循“科学、安全、高效、绿色”的原则,选择高效、低毒、低残留、低风险的农药。所用农药要符合绿色食品生产要求。
7.2农药使用方法
根据果实主要病虫害发生特点及农药特性选择合理的农药使用方式,严格掌握使用剂量或浓度、使用次数和安全间隔期,药剂防治方法参见附录A和附录B。
8生产档案建立
生产档案建立按照DB45/T2457-2022的规定执行。
T/GXTCXXXX—2025
3
附录A
(资料性)
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害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害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见表A.1。
表A.1澳洲坚果果实主要病害危害症状、发生规律及防治措施
病害名称
病原菌种类
危害症状及发生规律
防治措施
炭疽病
炭疽菌属Colletotrichum真菌
果实整个发育与成熟期均可发生,主要危害处于生长期的幼果(4月~6月),受害幼果果皮初现褐色圆形病斑,可扩展至全果,导致变黑腐烂、易脱落,或成病僵果,潮湿时果皮可产生白色的霉状物。后期病斑长出呈轮纹状排列的小黑点。
1.栽培措施。加强水肥管理和植株抗病性,修枝整形,增强通风透光,并及时清除挂着树上的病僵果。
2.化学防治。在幼果期(4月~6月),用70%甲基硫菌灵或70%甲基托布津800倍~1000倍液,45%戊唑.咪鲜胺水乳剂或45%戊唑.嘧菌酯悬浮剂2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15d喷1次,连喷2次~3次,轮换用药。
果壳斑点
病
假尾孢属Pseudocercospora真菌
果实整个发育与成熟期均可发生,发病初期,果皮出现淡黄色斑点,可扩展成圆形的暗褐色至黑褐色病斑,果壳出现黄红色至红褐色病斑,病果果皮开裂。潮湿时果皮可产生灰色的霉状物。
1.栽培措施。适当降低果园湿度,修枝整形,增强通风透光,并及时清除树上和地面的病果。
2.化学防治。在幼果期(4月~6月),用50%多菌灵或50%甲基托布津可湿性粉剂600倍~800倍液,25%丙环唑悬浮剂或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颗粒剂2000倍液~3000倍液进行喷雾防治,每20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