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系列政策出台,助力创建节水型高校.doc
文件大小:534 KB
总页数:5 页
更新时间:2022-06-20
总字数:约4.04千字
文档摘要
系列政策出台,助力创建节水型高校 为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我国全面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步伐。其中,创建节水型高校,是节水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01 什么是“节水型高校”? 根据中国水利学会与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共同发布的文件《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后简称《标准》),节水型高校(water-saving college or university)指采用先进适用或有效的节水管理、节水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取得节水效果,经评估,达到《标准》要求的普通高等学校。《标准》可应用于于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节水评价工作。 02 政策推动“节水型高校”创建 近年来,我国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节水型高校建设。 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水利部、教育部、国管局联合印发《黄河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高校是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地,是城市公共用水大户,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针对黄河流域部分高校在供水设施和用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部署推进黄河流域高校节水工作,提高学校用水效率,培养师生树立节约用水理念,引领带动全国高校以及重点领域用水户节约用水,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实现黄河流域高校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超定额、超计划用水问题基本得到整治,50%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到2025年底,黄河流域高校用水全部达到定额要求,全面建成节水型高校,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水效领跑者。 《方案》明确了开展用水统计核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规范计划用水管理、加强节水设施建设、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支持节水科技研发、强化节水监督考核等七项重点任务。强调黄河流域高校要根据流域水资源特点,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强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推广,推动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方案》要求沿黄九省(自治区)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注重宣传引导、细化任务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将节水型高校建设融入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中,及时总结推广黄河流域高校节水有益经验,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山西印发高校节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近日,山西省水利厅联合省教育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部门联合发布《山西省高校节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山西高校节水专项行动的“任务书”和“时间表”。 本次高校节水专项行动的范围为教育部公布的91所高等学校,涉及校区103处。其中85处校区属于黄河流域区,18处校区属于海河流域区。 《方案》聚焦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结合深入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部署,提出总体目标和分年目标任务。明确到2023年底,山西省范围内的所有高校要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超定额、超计划用水问题基本得到整治,50%以上的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内的所有高校用水要全部达到定额要求,全面建成节水型高校,树立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水效领跑者。 《方案》坚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主线,提出组织用水统计核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规范高校计划用水管理、加强节水设施建设、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倡导日常行为节水、支持科技研发、强化节水行动监督检查等八大重点任务,以高校深度节水控水,全面提升全省高校用水效率,培养师生树立节约用水理念,培育校园节水文化,使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 《方案》要求,山西省各市水利(水务)局、教育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城乡管理局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注重宣传引导,加大各类中高等学校节水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及时总结借鉴和推广黄河流域高校节水有益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广东三部门联合印发节水型高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落实国家和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广东省节水型高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底,省级节水型高校建设比例不低于50%,其中大湾区内地九市不低于60%的总体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了节水型高校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实施范围,并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至各年度各地市。《行动计划》要求全省各高校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从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节水改造、宣传教育、非常规水利用、合同节水管理、科技研发推广等七方面开展行
系列政策出台,助力创建节水型高校 为全面落实国家节水行动,打好深度节水控水攻坚战,我国全面推进建设节水型社会的步伐。其中,创建节水型高校,是节水创建工作的重中之重。 01 什么是“节水型高校”? 根据中国水利学会与中国教育后勤协会共同发布的文件《节水型高校评价标准》(后简称《标准》),节水型高校(water-saving college or university)指采用先进适用或有效的节水管理、节水技术和宣传教育等措施,取得节水效果,经评估,达到《标准》要求的普通高等学校。《标准》可应用于于全日制大学、独立设置的学院、高等专科学校、高等职业学校的节水评价工作。 02 政策推动“节水型高校”创建 近年来,我国对节能减排工作高度重视。在此背景下,国家和地方政府陆续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节水型高校建设。 三部门联合印发《黄河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方案》 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节水优先、空间均衡、系统治理、两手发力”的治水思路和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重要讲话精神,落实《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规划纲要》,近日,水利部、教育部、国管局联合印发《黄河流域高校节水专项行动方案》(以下简称《方案》)。 高校是知识传播、人才培养、文化传承创新的主阵地,是城市公共用水大户,是节水型社会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方案》针对黄河流域部分高校在供水设施和用水管理等方面存在的问题,部署推进黄河流域高校节水工作,提高学校用水效率,培养师生树立节约用水理念,引领带动全国高校以及重点领域用水户节约用水,不断提升水资源节约集约利用能力。 《方案》提出,到2023年底,实现黄河流域高校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超定额、超计划用水问题基本得到整治,50%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到2025年底,黄河流域高校用水全部达到定额要求,全面建成节水型高校,打造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水效领跑者。 《方案》明确了开展用水统计核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规范计划用水管理、加强节水设施建设、推进节水型高校建设、支持节水科技研发、强化节水监督考核等七项重点任务。强调黄河流域高校要根据流域水资源特点,发挥高校科研和人才优势加强节水技术和设备的研发推广,推动形成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方案》要求沿黄九省(自治区)相关部门要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注重宣传引导、细化任务分工,抓好工作落实,将节水型高校建设融入节水型社会达标建设、绿色学校建设和节约型公共机构示范单位创建中,及时总结推广黄河流域高校节水有益经验,在全国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山西印发高校节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 近日,山西省水利厅联合省教育厅、省机关事务管理局、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四部门联合发布《山西省高校节水专项行动实施方案》(以下简称《方案》),明确了山西高校节水专项行动的“任务书”和“时间表”。 本次高校节水专项行动的范围为教育部公布的91所高等学校,涉及校区103处。其中85处校区属于黄河流域区,18处校区属于海河流域区。 《方案》聚焦提升水资源集约节约利用能力,结合深入推进高校节约用水工作部署,提出总体目标和分年目标任务。明确到2023年底,山西省范围内的所有高校要实现计划用水管理全覆盖,超定额、超计划用水问题基本得到整治,50%以上的高校建成节水型高校。到2025年底,全省范围内的所有高校用水要全部达到定额要求,全面建成节水型高校,树立一批具有典型示范意义的水效领跑者。 《方案》坚持“精打细算用好水资源、从严从细管好水资源”主线,提出组织用水统计核查、制定专项实施方案、规范高校计划用水管理、加强节水设施建设、开展节水型高校创建工作、倡导日常行为节水、支持科技研发、强化节水行动监督检查等八大重点任务,以高校深度节水控水,全面提升全省高校用水效率,培养师生树立节约用水理念,培育校园节水文化,使节水、护水、惜水成为广大师生的自觉行动和良好风尚。 《方案》要求,山西省各市水利(水务)局、教育局、机关事务管理部门和城乡管理局要高度重视,加强组织领导,强化政策支持,注重宣传引导,加大各类中高等学校节水培训和宣传工作力度,及时总结借鉴和推广黄河流域高校节水有益经验,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广东三部门联合印发节水型高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 为落实国家和省节水型社会建设“十四五”规划,广东省水利厅、省教育厅、省能源局近日联合印发《广东省节水型高校建设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4年)》(以下简称《行动计划》),提出到2024年底,省级节水型高校建设比例不低于50%,其中大湾区内地九市不低于60%的总体目标。 《行动计划》明确了节水型高校建设的责任主体和实施范围,并将目标任务细化分解至各年度各地市。《行动计划》要求全省各高校要以提高用水效率为核心,从制度建设、精细化管理、节水改造、宣传教育、非常规水利用、合同节水管理、科技研发推广等七方面开展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