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17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ppt
文件大小:1.33 MB
总页数:77 页
更新时间:2020-02-27
总字数:约1.43万字
文档摘要
第十七章 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第一节 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用地 第二节 水资源的类型和开发利用方式 第三节 供水工程用地规划 第四节 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第一节 水资源和水利工程用地 一、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 二、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三、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 一、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 自然界的水资源包括存在于地球表面上的海洋、湖泊、冰川、河川径流、土壤水和地下水、大气水等多种水体。 全世界水资源总量约有1.45×1010亿m3,其中海洋和陆地储水量各为1.37×1010亿m3和0.08×1010亿m3,分别占94.5%和5.5%。 地球陆地面积占地球总面积的29.2%,且有79%的地区河流的径流直接流入海洋,称为外流区,其余21%地区河流的径流直接流入内陆的湖泊、沼泽或沙漠,称为内流区。 在陆地水中,98%为深部和矿化度较高的地下水,全球淡水资源约占地球总水量的2%,分布于南极大陆的冰川占85%,其余的15%左右的淡水资源中,这就是通常所说的淡水资源,大约40万亿m3,包括浅层地下水、淡水湖泊、土壤水和河川径流。陆地上淡水资源的补给主要依靠降水。 一、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 我国水资源总量为28 100亿m3,次于巴西、前苏联、加拿大、美国、印尼,占世界第六位,人均水量2 730m3,每公顷土地平均水量28 050m3,分别为世界人均、每公顷土地平均水量的1/4和3/4。世界上人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加拿大,人均水量为13万m3。世界上每公顷土地平均水量最多的国家是印尼,每公顷土地平均水量为198 000 m3。 我国水资源在地区分布上极不平衡。年降雨量分布是东南多、西北少,等雨量线从东北走向西南,连接东北大兴安岭和西藏拉萨的400mm的等雨量线,差不多把中国分成了西北和东南两半,东南年降雨量达1000~1500mm以上,西北年降雨量在400~1000mm以下。我国年降雨量最多的地方在台湾省北端基隆南侧的火烧寮,1906~1944年的平均年降雨量高达6557mm,1912年甚至高达8409mm;年降雨量最少的地方是新疆塔里木盆地中心部分,平均年降水量不足10mm,有些年份甚至全年无雨。 一、世界和我国水资源概况 南北水土资源空间分布差异极大。长江流域和长江以南径流量占全国的82%,耕地只占全国的36%;黄河、淮河、海河三大流域,径流量只占全国的6.5%,而耕地却占全国的40%。 我国水资源在时间分配上极不均匀。由于受季风气候影响,降水量和径流量年内分配极不均匀,年际变化很大,并且有少水年和多水年持续出现的特点。我国大部分地区冬季少雨,多春旱;夏秋多雨,多洪涝。全年降水量大部分集中在夏季湿润高温的时期,且多以暴雨形式出现。 充分合理利用土地资源,往往以水资源合理开发利用为其先行条件,从我国和世界农业生产发展和土地利用的变化情况可以充分说明,发展灌溉和充分利用水资源对土地利用集约化程度的提高和农作物产量大幅度增长具有重要作用。 二、水利工程用地规划 土地是水利工程设施的载体,而构成水利工程用地。水利工程用地规划是土地利用规划重要组成部分。 水利工程用地可分为水利骨干工程用地和田间工程用地两种类型,前者为非农业用地,属于基本建设范畴,后者为农地规划的内容。 本章重点介绍水利骨干工程用地规划,包括如下内容: ①水资源类型及其开发利用方式; ②供水工程用地规划; ③灌排工程用地规划。 三、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 (一)防洪工程 防洪工程是通过修建水库、分洪或者蓄洪工程和堤防、河道整治、开挖新河等保护城市、工矿区和农田免遭洪水危害。 防洪工程应根据防洪对象的要求,统一考虑河流上中下游两岸、干支流、近远期和大中小型工程相结合等因素,合理确定防洪任务。 就保护农田面积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四级: 大Ⅰ型:33.33万hm2 (500万亩)以上的; 大Ⅱ型:6.67万(100万亩)到33.33万hm2的; 中 型:2万(30万亩)到6.67万hm2的; 小 型:2万hm2以下的为。 三、水利工程用地的类型和等级 (二)灌溉工程    灌溉工程是通过修建蓄水、引水和提水工程,为农作物提供必需的水量。 兴建灌溉工程时应尽量考虑使蓄、引、提相结合,充分利用当地水资源,在平原地区“井渠”结合,山地、丘陵地区实行“长藤结瓜”。 按灌溉面积分为如下五级: 大Ⅰ型:10万hm2 (15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