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东北旱作区耕作制度与水资源高效.pptx
文件大小:6.79 MB
总页数:26 页
更新时间:2020-02-27
总字数:约1.62千字
文档摘要
东北旱作区耕作制度与水资源高效利用 重庆2019-08-06你知道5G通讯,但你知道5G耕作吗?郧文聚(自然资源部国土整治中心副主任)农民日报新闻客户端,2019年4月1日特征结果主力军1G犁耕、蓄力使用孤立的村庄合并、发展为城邦、帝国2G土壤管理为核心:豆类种植、轮作、间作套作、施用厩肥产出、效率低,可持续(4000年不衰)东亚3G机械化、工业化劳动强度降低,作业效率和劳动生产率提高;大型农场发展,城市化加速欧美工业化国家4G“绿色革命”技术包高度集约化:种子、化肥、农药等高价值农产品亚洲、拉美、非洲等5G依赖于有机质、以土壤健康为中心的耕作革命免耕或少耕:减少土壤扰动;地面覆盖和留茬还田:构建丰富的土壤微生物环境,压制田间杂草;合理轮作、多样性作物种植欧、美、拉美、…东北旱作区作物生长季降水特征提高旱作区水分生产力的关键免耕农作制与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东北旱作区作物生长季降水特征东北旱作区年均降水量 400~600 mm 降水年际波动大,是影响产量稳定的主要因子?多年平均降水:483117 mm 平均年份:18/32(56%) 平均年份:14/32(44%)玉米需水:400-420 mm 满足年份:23/32(72%) 亏缺年份:9/32(28%)平均降水量玉米需水量降水年际波动大,近1/3的年份难以满足玉米生长发育需要。降水季节间变异大,春、夏、秋旱频繁2001年:基本正常;2009年:严重伏旱、秋旱如何提高旱作区的水分生产力?黑龙江:5000万亩吉林省:1000万亩辽宁省:1000万亩东北:3800万亩,380亿元黑龙江:1500万亩吉林省: 900万亩内蒙古: 800万亩辽宁省: 600万亩行走式灌溉春玉米滴灌膜下滴灌能否在农艺措施上取得突破?Y受品种和栽培管理水平等影响很大;低水平下,随产量线性增加;1.5 kg m-3后,增速降低,变异增大。高水平栽培E + T作物水分生产力:低水平栽培最大潜力在于土壤水库。关键技术是:扩容蓄水:提高土壤水库潜力,将降水保存在土壤中,实现年际间、生育期内降水的均衡利用降低蒸发(E)提高产量(Y)1、土壤水库调控是基础如何通过栽培管理措施调节土壤水库,实现蓄水最大化,年际间(左:2001年与2002年)和季节间(右:6月与7月)水分持续、高效利用?如何扩容?提高有机质含量最可靠质地和有机质含量是决定有效含水量的关键性状;人工改变土壤质地:不科学、不现实、不经济;提高土壤有机质含量:切实可行、效果显著。2、如何降低蒸发组分E在旱作区至关重要不同区域降雨量与水分亏缺量在干旱、半干旱区,降水难以满足ET;水分主要通过蒸发(E)损失。降低E,作物生长前期和后期是关键作物生育期 E、T、ET 动态免耕农作制与旱作区水资源高效利用免耕农作制原理全年秸秆覆盖直接播种施肥杂草综合控制玉米-大豆轮作保水(E )保土培肥增产(Y )玉米免耕农作制免耕农作提高了耕层SOM含量2018年,RT和NT的SOM含量分别为18.7和20.1 g kg-1,NT比RT高7%;与2011年比较,RT处理没有变化,NT则提高了1.70 g kg-1(9%)。免耕农作提高了耕层土壤含水量底墒足,及时播种;根层含水量高,干旱期尤为明显;实现水分的年际间、季节内调节,持续稳定供应。土壤深度(cm)轮耕垄作免耕作物产量变化第1-3年:稍低第4年: 减产第5, 7年:持平第6, 8年:增产提高作物水分利用效率?减少蒸发:15 mm2016年:免耕: 1.95 kg/m3垄作: 1.92 kg/m3总 结尽管降水总量满足作物需求,降水变异大、季节性干旱是东北旱作区作物生产很有可持续发展的限制因子;免耕农作制通过增加土壤有机质含量扩大土壤储水量;通过降低土壤蒸发减少水分无效损失;免耕农作制可以有效地调节东北旱作区的年际间和季节内水分不平衡供应。谢谢,欢迎光临中国农大梨树实验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