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本信息
文件名称:第04章海洋和陆地水.ppt
文件大小:7.98 MB
总页数:44 页
更新时间:2020-02-25
总字数:约2.47千字
文档摘要
洪灾,德国 密西西比河,1993 尼 罗 河 的 洪 水 枯水 定义:河流断面上的较小流量。 指标:月平均水量低于全年径流总量5%。 度量:枯水径流和枯水期。 * *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4.4 海平面变化 4.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4.6 河流 4.4 海平面变化 4.4.1 影响因素 —— 全球气候变化 ( 冰期:气温下降,冰川发育 → 海平面下降 间冰期:气温增高,冰川消融 → 海平面上升) 4.4.2 海平面变化 七万年来的变化情况 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海平面上升 21世纪海平面变化预测 P145 图4-15 4.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4.5.1 海洋资源 1. 化学资源 淡水、重水、无机元素( Mg、K、Br、U等) 2. 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水合甲烷 (大陆架和浅海底) 海滨砂矿 (重矿物砂) 深海金属(锰结核、含金属泥) 3. 动力资源 波浪、潮汐、海流 —— 水流的动能 4. 生物资源 水产品 4.5.2 海洋环境保护 1. 海洋污染的防止与治理 2.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4.5.3 海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海水热容量大)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2. 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寒流 暖流 4.6 河流 4.6.1 河流、水系和流域 1. 基本概念 河流 水系 分水岭 分水线 流域 流域面积 河流:指陆地表面经常性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河流是流动的水与河谷的总称。 水系:指由干流和各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统 分水岭:指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分水线(分水界):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地表分水线受地形影响,地下分水线则受地 质构造和岩性控制; 流域(河盆):指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水系形式 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 (树枝状、格状、长方形) 干支流配置方式 (扇状、羽状、梳状、平行水系) 流域特征 流域面积 (整个河流水系的集水区) 河网密度 (流域中干支流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 河流断面 落差 比降 河流分段 ——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4.6.2 水情要素 1. 水位 概念: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 高度,为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 影响因素:河流补给、河床堆积与侵蚀、冰凌、 拦河坝、潮汐 水位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最高水位 2. 流速 概念: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影响因素:河流比降、河床摩擦力 描述公式: R:水力半径 I:河流比降 C:待定系数 或 3.水温与冰情 水温影响因素:水源补给、季节变化、流程距离、流向 冰情:水温降至0oC以下,河水结冰 → 岸冰、冰块、 河流阻塞、河面封冻 4.流量 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 流量与水位之间的联系: 流量过程线:河流各种特征的综合反映 1. 径流形成过程 —— 从降水开始,直到水流从流域出口断面流走的整 个物理过程,可分为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 集流阶段 植物截留 填洼 河川径流 地面径流 坡面漫流 (片流、沟流、壤中流) 地下径流 (浅层、深层) 河川径流 土壤水 下 渗 河川径流 蒸 发 降 水 4.6.3 河川径流 停蓄阶段 漫流阶段 河槽集流阶段 2. 径流计量单位 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 体积,以m3·s-1计。Q =Av 径流总量WT :一定时段(月或年)通过河流某一 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或108m3。WT=QTT 径流模数M :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平均流量,单位 为m3·s-1·km-2。M=Q/F 径流深度R :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均分布于 其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单位为mm R=WT/F 径流系数α: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 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表示降水量 中形成径流的比例。 α= R / P 全球年河川径流量(径流深度) 3. 径流量的数学统计 算术平均值:指多年径流量的算术平均值,反映了 平均每年流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也即正常
洪灾,德国 密西西比河,1993 尼 罗 河 的 洪 水 枯水 定义:河流断面上的较小流量。 指标:月平均水量低于全年径流总量5%。 度量:枯水径流和枯水期。 * * 第四章 海洋和陆地水 4.4 海平面变化 4.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4.6 河流 4.4 海平面变化 4.4.1 影响因素 —— 全球气候变化 ( 冰期:气温下降,冰川发育 → 海平面下降 间冰期:气温增高,冰川消融 → 海平面上升) 4.4.2 海平面变化 七万年来的变化情况 近百年的海平面变化:海平面上升 21世纪海平面变化预测 P145 图4-15 4.5 海洋资源和海洋环境保护 4.5.1 海洋资源 1. 化学资源 淡水、重水、无机元素( Mg、K、Br、U等) 2. 矿产资源 石油、天然气、水合甲烷 (大陆架和浅海底) 海滨砂矿 (重矿物砂) 深海金属(锰结核、含金属泥) 3. 动力资源 波浪、潮汐、海流 —— 水流的动能 4. 生物资源 水产品 4.5.2 海洋环境保护 1. 海洋污染的防止与治理 2. 海洋资源的合理开发与利用 4.5.3 海洋对地表环境的影响 1. 海洋对气候的调节作用(海水热容量大) 海洋性气候,大陆性气候 2. 洋流对气温的影响 寒流 暖流 4.6 河流 4.6.1 河流、水系和流域 1. 基本概念 河流 水系 分水岭 分水线 流域 流域面积 河流:指陆地表面经常性或周期性有水流动的泄水凹槽。河流是流动的水与河谷的总称。 水系:指由干流和各级支流组成的河流系统 分水岭:指划分相邻水系或河流的山岭或河间高地; 分水线(分水界):分水岭最高点的连线;地表分水线受地形影响,地下分水线则受地 质构造和岩性控制; 流域(河盆):指分水线所包围的区域; 水系形式 岩层构造、沉积物性质 (树枝状、格状、长方形) 干支流配置方式 (扇状、羽状、梳状、平行水系) 流域特征 流域面积 (整个河流水系的集水区) 河网密度 (流域中干支流总长度和流域面积之比) 河流断面 落差 比降 河流分段 —— 河源、上游、中游、下游、河口 4.6.2 水情要素 1. 水位 概念:河流中某一标准基面或测站基面上的水面 高度,为流量大小的主要标志 影响因素:河流补给、河床堆积与侵蚀、冰凌、 拦河坝、潮汐 水位变化:季节变化、年变化、最高水位 2. 流速 概念:水质点在单位时间内移动的距离 影响因素:河流比降、河床摩擦力 描述公式: R:水力半径 I:河流比降 C:待定系数 或 3.水温与冰情 水温影响因素:水源补给、季节变化、流程距离、流向 冰情:水温降至0oC以下,河水结冰 → 岸冰、冰块、 河流阻塞、河面封冻 4.流量 概念:单位时间内通过某过水断面的水量 流量与水位之间的联系: 流量过程线:河流各种特征的综合反映 1. 径流形成过程 —— 从降水开始,直到水流从流域出口断面流走的整 个物理过程,可分为停蓄阶段、漫流阶段、河槽 集流阶段 植物截留 填洼 河川径流 地面径流 坡面漫流 (片流、沟流、壤中流) 地下径流 (浅层、深层) 河川径流 土壤水 下 渗 河川径流 蒸 发 降 水 4.6.3 河川径流 停蓄阶段 漫流阶段 河槽集流阶段 2. 径流计量单位 流量Q :单位时间内通过河流某一过水断面的水流 体积,以m3·s-1计。Q =Av 径流总量WT :一定时段(月或年)通过河流某一 断面的总水量,单位为m3或108m3。WT=QTT 径流模数M :单位流域面积上的平均流量,单位 为m3·s-1·km-2。M=Q/F 径流深度R :某一时段内的径流总量平均分布于 其流域面积上的水层厚度,单位为mm R=WT/F 径流系数α:同一流域面积、同一时段内径流深 度(R)与降水量(P)的比值,表示降水量 中形成径流的比例。 α= R / P 全球年河川径流量(径流深度) 3. 径流量的数学统计 算术平均值:指多年径流量的算术平均值,反映了 平均每年流过河流某一断面的水量, 也即正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