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页共3页
2025年高三五月壮行考试
高三历史试卷答案解析
一、选择题
1
2
3
4
5
6
7
8
C
B
A
C
A
A
C
B
9
10
11
12
13
14
15
D
A
D
D
B
C
A
1.【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玉猪用料精贵且重量大并伴随着大量随葬品出品,可以判断该墓葬主人财富情况或玉猪的随葬功能,故选C;材料并不是强调玉器的加工水平和畜牧业的发展水平,而是聚焦玉猪的价值象征,排除A、D;材料只涉及安徽凌家滩遗址,未提及区域之间的交流,排除B。微信搜《高三答案公众号》获取全科
2.【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西汉时期皇帝命名都城、宫城、陵墓均带有“长”“安”等字样,表明了其长治久安的治国理念,故选B;A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A;材料未涉及乡土观念,排除C;国家意识无法体现,排除D。
3.【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邸店地位经历了从朝宿之舍到一般商铺的变化,使用者利用官方渠道与机构免费运送货物谋求利益,这是商品经济发展的表现,故选A;郡县官员不等同于士族,排除B;材料不涉及中央与地方的关系,排除C;D选项不符合史实,排除D。
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欧阳修将政治道德和国家统一的历史业绩作为正统的评价标准,这是由于“大一统”的文化传统,故选C;北宋未完成统一,不符合史实,排除A;程朱理学在南宋后期开始为统治阶级所接受和推崇,时间不符,排除B;材料与华夷同风无关,排除D。
5.【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明朝在闸坝用于执行公务的管理上非常严格,这是为了尽量避免政治公务影响漕运这一重大的经济运输,表明水利与经济关系密切,故选A;B选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材料不涉及水利开发,排除C;经济中心南移在南宋时期已经完成,时间不符,排除D。
6.【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阅报参与群体多元且发展较快,可以用来说明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故选A;B选项不是材料表达的重点。排除B;C选项与民主革命时间不符,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士绅阶层的政治立场,排除D。
7.【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晚清时期,内河航运依然以传统的乌篷船为主,并未发生实质性变化,故选C;材料无法反映思想的启蒙,排除A;乌篷船并非新式交通,排除B;材料未反映区域经济联系的增强,排除D。
8.【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抗日战争期间,中共中央成立晋冀鲁豫边区政府,加强对下辖行政区的管理,是为了统一根据地的党政领导,故选B;材料提及的是中共中央的行政措施调整,与统一战线和基层动员无关,排除A、C;D选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D。
第2页共3页
9.【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一化三改期间,政府将国营企业的原料和生产任务拨给私营企业,实行公私合营,是为了加快对私营工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故选D;1952年底实现了国民经济的恢复,时间不符,排除A;多种所有制经济是在改革开放之后,时间不符,排除B;C选项是影响不是目的,排除C。
10.【答案】A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陈景润引起了社会层面广泛关注,年轻人对科学充满热情和崇敬,这体现了时代楷模引领价值重塑,故选A;B选项与材料无关,排除B;材料谈及科技成果未涉及科技竞争,排除C;《哥德巴赫猜想》发表于1978年1月,时间不符,排除D。
11.【答案】D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古代埃及《金字塔铭文》从国王专用到扩散到贵族阶层,神庙墓室雕像摆放人群从王室到地方显贵,这体现了中央与地方关系逐渐密切,故选D;材料不涉及文明交流和经济发展,排除A、C;B选项不是材料主旨,排除B。
12.【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文艺复兴运动。根据材料可知,达·芬奇对近代金属和机械的探索,反映了对近代科学的有益尝试,故选B;文艺复兴时期的核心是人文主义,并非理性主义,排除A;牛顿的学说奠定了近代物理学体系的基础,排除B;材料无法体现人文学者的观念局限。
13.【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第二次工业革命时期,科技与生产相结合推动了生产力发展,使得美国“西进运动”进程加快,故选B;南北矛盾在1861年—1865年的南北战争中解决,排除A;材料与女权思想无关,排除C;材料无法体现经济结构的变化,排除D。
14.【答案】C
【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俾斯麦的“五球杂耍”体系,体现了俾斯麦联合俄奥,拉拢英国,遏制法国,构建欧洲均势格局的战略意图;柏林会议中德国以非洲殖民妥协转移矛盾,巩固在欧洲的主导权,没有激化列强之间的矛盾。A、D不符合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