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1:直方图变换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直方图计算、直方图均衡化等变换算法,通过调整图像的
直方图来增强图像质量。
二、实验内容、要求及安排
实验内容:对输入图像计算其直方图,进行直方图变换处理,输出处理后的直方图;
实现一种图像滤波,并输出滤波后的图像及其直方图。
实验要求:本课程实验要求学生使用Python软件编程。要求学生依据课堂讲授的相关
知识,以直方图变换为任务,经过分析、设计、编码与调试,独立完成题目的算法设计与
程序的实现,并最终提交调试成功的源程序代码和实验报告。
实验安排:本实验属于开放性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本实验项目。
三、任务实现及相关素材
(一)任务简介:对输入图像进行直方图变换处理,输出处理后图像及其直方图。
(二)数据简介:给定任一图像。
(三)模型简介:
直方图变换算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
1)计算输入图像的灰度直方图;
2)进行直方图均衡化处理;
3)对图像进行滤波处理;
4)计算滤波后的图像的直方图;
5)显示上述结果。
(四)环境说明:
算法开发环境推荐使用anoconda+pytorch,编程语言为Python。
Anaconda是一个用于科学计算的Python发行版,Anaconda支持Linux,Mac,Windows
系统,提供了包管理与环境管理的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多版本python并存、切换以及
各种第三方包安装问题。PyTorch是一种用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的功能完备框架,是一种
通常用于图像识别和语言处理等应用程序的机器学习。
(五)参考代码:
见案例代码数据。
教学案例2:图像拼接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通过本实验,要求学生掌握基于特征点匹配的图像拼接算法,通过图像的特征点检测
与特征匹配来实现图像拼接。
二、实验内容、要求及安排
实验内容:对输入两幅有重叠区域的图片,实现特征点检测、特征匹配及特征变换算
法,实现两幅图像的拼接。
实验要求:本课程实验要求学生使用Python语言编程。要求学生依据课堂讲授的相关
知识,以图像拼接为任务,经过分析、设计、编码与调试,独立完成题目的算法设计与程
序的实现,并最终提交调试成功的源程序代码和实验报告。
实验安排:本实验属于开放性实验,要求每个学生独立地完成本实验项目。
三、任务实现及相关素材
(一)任务简介:实现基于对应特征点检测的图像拼接。
(二)数据简介:任意两幅具有重叠区域的图像。
(三)模型简介:
图像拼接算法主要包含三个步骤:
1)选择一种特征点检测算法,在两幅图像上检测特征点;
2)选择图像点特征的表示方法,通过特征比对实现两幅图像对应特征点的检测;
3)选择合适的变换,通过对应特征点计算变换参数,实现图像拼接。
(四)环境说明:
算法开发环境推荐使用anoconda+pytorch,编程语言为Python。
Anaconda是一个用于科学计算的Python发行版,Anaconda支持Linux,Mac,Windows
系统,提供了包管理与环境管理的功能,可以很方便地解决多版本python并存、切换以及
各种第三方包安装问题。PyTorch是一种用于构建深度学习模型的功能完备框架,是一种
通常用于图像识别和语言处理等应用程序的机器学习。
(五)参考代码:
见案例代码数据。
教学案例3:线特征表示
一、实验目的与任务
主动形状模型(ASM)是线特征表示的经典方法,本实验旨在让学生掌握主动形状模
型(ASM)的基本原理与实现方法,通过实际操作了解ASM在物体形状识别(如人脸)
与目标检测中的应用。
二、实验内容、要求及安排
实验内容:使用Matlab语言及相关图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