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I交互设计界面核心要素
日期:
目录
CATALOGUE
02.
界面设计规范
04.
视觉元素应用
05.
可用性测试标准
01.
设计基础理论
03.
设计流程与方法
06.
行业趋势发展
设计基础理论
01
交互设计基本定义
交互设计定义
交互设计是定义、设计人造系统的行为的设计领域,它涉及到软件、硬件、人工智能、机器交互等多个方面。
交互设计目的
交互设计流程
通过设计使产品更加易用、高效、有趣,并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愉悦的体验。
包括用户研究、原型设计、测试评估等步骤,以确保设计方案符合用户需求和使用习惯。
1
2
3
用户体验核心原则
用户体验核心原则
用户为中心
美观性
可用性
反馈机制
始终把用户的需求和体验放在首位,让用户参与到设计过程中,满足用户的期望和需求。
设计应该易于理解和使用,避免复杂的操作过程,让用户能够轻松地完成任务。
界面设计应该符合美学原则,让用户在使用产品的过程中获得美的享受。
设计应该提供及时的反馈机制,让用户知道他们的操作是否成功以及下一步应该如何操作。
用户体验要素模型
包括战略层、范围层、结构层、框架层、表现层等五个层次,从抽象到具体,帮助设计师全面考虑用户体验的各个方面。
认知模型
认知模型描述了人们如何理解世界、组织信息和做出决策的过程,交互设计应该遵循人类的认知规律,让用户更容易理解和使用产品。
行为模型
行为模型关注用户的行为和动作,通过设计合适的交互方式和操作流程,使用户能够高效地完成任务。
情感模型
情感模型考虑了用户的情感体验,通过设计愉悦的交互体验,增强用户对产品的认同感和忠诚度。
人机交互关键模型
界面设计规范
02
一致性设计标准
整个界面的色彩搭配要协调一致,避免色彩冲突和视觉疲劳。
色彩搭配
使用统一的字体风格和大小,增强可读性和美观度。
字体规范
图标和按钮的设计要统一,确保用户能够快速识别和操作。
图标和按钮
保持一致的布局和空间,让用户能够轻松地理解和使用界面。
布局与空间
控件与组件使用规则
根据界面需求选择适合的控件,避免使用不常见或难以理解的控件。
控件选择
组件复用
组件规范
组件交互
尽量复用已有的组件,以提高开发效率和用户熟悉度。
定义组件的样式、行为、交互等规范,确保组件的一致性。
组件之间的交互要流畅自然,避免用户产生困惑。
响应式布局规范
布局自适应
界面要能够适应不同设备和屏幕尺寸,确保在各种环境下都能良好显示。
01
内容适配
要保证在不同设备上内容的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02
触摸优化
针对移动设备,要优化触摸操作,确保用户能够轻松地进行操作。
03
浏览器兼容性
确保界面在不同浏览器上都能正常显示和运行。
04
设计流程与方法
03
用户需求分析步骤
用户访谈
通过与用户交流,了解其对产品的期望、需求和使用习惯。
01
问卷调查
制定问卷,向目标用户收集关于产品功能、界面设计等方面的信息。
02
竞品分析
研究竞争对手的产品,分析其优缺点,为自家产品设计提供参考。
03
需求整理
将收集到的需求进行分类、整理,提炼出核心需求。
04
原型设计
根据需求分析结果,设计产品的初步界面原型,包括页面布局、功能布局等。
原型评估
通过用户测试等方法,评估原型的可用性和用户体验,收集用户反馈。
原型修改
根据评估结果,对原型进行修改和优化,提高产品的用户体验。
迭代设计
不断重复原型评估、修改和优化的过程,直至达到最佳效果。
原型设计迭代流程
分析产品的功能、流程和交互方式,梳理出清晰的交互逻辑。
通过用户操作和反馈,验证交互逻辑的合理性和可行性。
在验证过程中发现逻辑问题,及时进行调整和优化。
根据验证结果,对交互逻辑进行持续优化,提高产品的易用性和用户满意度。
交互逻辑验证机制
逻辑梳理
原型验证
问题发现与解决
逻辑优化
视觉元素应用
04
色彩与对比度搭配
色彩选择
选择适合品牌或产品的主色调,以及用于强调和点缀的辅助色。
01
确保文本与背景之间有足够的对比度,以便用户清晰阅读信息。
02
色彩搭配技巧
运用色彩搭配原则,如对比色、类似色、渐变色等,增强界面视觉吸引力。
03
对比度调整
根据产品特性和目标受众,选择易读性高、风格统一的字体。
字体选择
合理安排字体大小和层级,以体现信息的层次结构和重要性。
字体大小与层级
设计简洁、直观、易于理解的图标,以便用户快速识别和操作。
图标设计
字体与图标系统设计
动效与过渡效果规范
动效设计原则
遵循用户预期和界面逻辑,设计流畅、自然的动效,避免过度炫耀和干扰。
01
过渡效果实现
通过合理的动画效果,实现页面之间的平滑过渡,提高用户体验的连贯性。
02
动效与性能平衡
在动效与性能之间取得平衡,确保动效不会对应用性能造成负面影响。
03
可用性测试标准
05
测试场景